目前,電力、油氣、煤炭、新能源等行業正全力奮戰今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雨雪寒潮,用一組組漂亮的能源保供“組合拳”守護百姓用能安全。
▲寒潮期間,國網臨海市供電公司括蒼供電所巡檢人員對括蒼山支線拉線開展除冰工作。
“建議紹興注意防范冷空氣大風對輸電線路影響,建議杭州、寧波、金華等地區注意防范大霧對線路巡視的影響。”2月1日,《國網浙江電力氣象日報》的建議措施一欄這樣寫到。為及時掌握相關氣象信息,維護極端天氣下的電網設備安全,國網浙江電科院氣象災害預警中心接入氣象部門的實時數據,結合電網設備地理信息深入分析天氣發展趨勢對局部電網可能帶來的影響,每日發布《國網浙江電力氣象日報》,有針對性地給出運維建議。
這只是能源企業保供的縮影。目前,電力、油氣、煤炭、新能源等行業正全力奮戰今冬以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雨雪寒潮,用一組組漂亮的能源保供“組合拳”守護百姓用能安全。
電力扛起首要責任
1月31日至2月5日,我國中東部地區經歷新一輪雨雪寒潮,10省份部分地區或現暴雪、大暴雪,面對寒潮和即將到來的春節,電力保供迎來“大考”。
中電聯近日預測,2024年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
針對上述形勢,電力企業扛起電力保供首要責任,提前籌謀電力保供,守好民生用電底線。
電力保供尤其需要提前研判和預測,為此,各省電力公司均加強72小時預警能力。例如,國網浙江電力融合電網氣象監測預警系統、輸電全景監控應用、無人機輸變配全景智慧應用群等多系統的大數據信息,做到電網線路覆冰監測預警、無人機智能巡檢、源網雙側發力保電全面聯動。浙江全省23個人工觀冰站與2000余套線路覆冰監測裝置構建“可視化+拉力傳感+人工觀冰”綜合互補的覆冰感知體系,實現重點覆冰區域覆蓋率100%。在河南,除了滾動更新預測預警,電力公司還對重點區域、重點區段提供1×1公里、每30分鐘、未來72小時具體到站線的覆冰舞動風險預測。針對預測44條中重度覆冰線路、Ⅱ級以上舞動風險線路,以及陜武線、漢鄭線等典型微地形區域,設置了人工觀冰點和冰樣采集點。
國網浙江電力輸變電設施臺風防護技術實驗室主任王少華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基于微氣象的單點覆冰模型,依托浙江全省近3000套微氣象在線監測數據,實現桿塔級線路覆冰日前72小時預警能力,實時掌握全省冰情形勢,并發布全省電網覆冰監測預警報告和冰情簡報,有效指導運維單位防冰觀冰,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除了預警,傳統電源企業均開展防低溫寒潮專項巡視,加強重要生產區域和重點設備的保溫保暖檢查力度,盡早消除可能對機組產生影響的不利因素,讓機組在嚴寒暴雪中依舊安全平穩運行。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為例,其已組織重要生產設備和廠外輸電線路巡檢工作,出動8輛特巡車和50人的巡視團隊,對開關站、廠外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巡視檢查,檢查線路導線溫度、絕緣子固定情況,使用紅外熱像儀、無人機等設備監測導線溫度、覆冰情況。同時,300余臺在線監控設施24小時密切監控線路狀態,確保輸電線路安全可靠。
能源保供無小事。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各省電力公司提前應急部署,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全力以赴保障雨雪冰凍天氣下電力供應安全可靠。
在浙江,輸變配特巡和電力集中監控人員3.1萬人、巡視車1.4萬輛、無人機9000余架,全面摸排水、油、運、氣、暖等城市“生命線”供電設備,編制重點線路搶修方案,重點區域和交通困難區段執行“一站一案、一線一案”。
在安徽,省市兩級生產管控中心、輸電集中監控中心轉為24小時值班模式,部署1.36萬搶修人員隨時待命。電力公司已針對超高壓、特高壓等重要輸電線路及通道開展特巡,全省732套觀冰監測裝置不間斷監測。
在山東,電力公司提前開展設備特巡,制定“一線一策”運維保障方案,建立電力線路除冰作業團隊,全省設置1700個應急搶修點,3萬多名職工隨時待命。同時,281輛發電車區域化停放待命,確保2小時內到達現場具備發電條件。
在河南,為守好電力保供各個“關口”,電力公司已提前完成一輪隱患排查治理,針對春節前務工人員集中返鄉帶來的農村用電負荷激增特點,加強負荷預測和重過載設備監測,采取配變增容、負荷切改等措施,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油氣筑牢保供壓艙石
面對寒潮天氣,國內油氣企業加大能源保供力度,充分發揮央企“壓艙石”作用。
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為保障民生用氣需求,加大對重點地區供應保障力度,確保安全平穩應對寒潮。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1月19日起,天然氣分公司每日向北方地區供氣超9000萬立方米,較寒潮來臨前增加800萬立方米。中國石化青島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天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均保持高效運行,日均外輸天然氣超6000萬立方米,工作人員加強設備設施巡檢力度,實時監控關鍵數據指標,確保安全平穩運行。
中國石油也全力以赴保障冬供,主要氣田全力生產。其中,長慶油田最大程度發揮氣井產能,日均生產天然氣超1.61億立方米,保持高位運行;塔里木油田則承擔起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和南疆首要氣源地重任,提升增產保供和聯動調峰能力;青海油田是甘青藏地區的主要氣源地,為應對寒潮天氣,公司日增產超百萬方天然氣,為千家萬戶溫暖過冬輸送了穩穩的“暖力”。
中國海油則一手抓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建設,一手抓天然氣穩定供應。連日來,中國海油全方位做好統籌部署、安全生產、資源接卸、儲氣能力建設等工作,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積極提升接卸效率,在保證罐存安全的基礎上積極調峰增供,有力保障冬季保供期間接收站儲罐氣源充足。
面對寒潮,各煉化企業也積極保障低凝點柴油、航空煤油等油品穩產穩供。例如,為確保湖南地區穩定供應,中國石油長沙分公司于1月19日至22日緊急向屬地市場提供成品油2100噸。
作為天然氣儲存應用的“充電寶”,各儲氣庫應采盡采。其中,國內最大天然氣儲氣庫——呼圖壁儲氣庫,提升儲氣庫調峰能力,通過現場單井最大產能測試,核實氣井增供潛力。作為東北地區最大儲氣庫群,遼河儲氣庫群自2023年11月8日啟動保供以來,最大單日采氣量突破4000萬立方米,再創新高。目前,遼河儲氣庫群已完成本輪采氣任務指標的60%,保障東北及京津冀地區取暖用氣需要。
在全國大范圍寒潮天氣期間,國家管網集團與管網聯通的16座儲氣庫采氣量持續維持高位,多座儲氣庫日采氣量突破歷史極值,有力保障了寒潮期間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能需求。
作為天然氣輸送“大動脈”,國家管網集團也快速響應以應對寒潮雨雪“進攻”速度,讓互聯互通有保障。1月16日降溫當日,安平聯絡壓氣站壓縮機組順利完成試運,安平站增輸改造工程投產成功,為我國華北地區天然氣供應增添了新動力。同日,蘇皖管道正式向合肥地區供氣,這是繼西氣東輸一線、川氣東送后,向合肥地區供氣的第三條主干輸氣管道。
煤炭增產保供不懈怠
冬季保供,煤炭正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我國規上工業原煤產量4.1億噸,同比增長1.9%;進口煤炭4730萬噸,同比增長53.0%,增速較上月加快18.2個百分點。山西作為我國煤炭重要產區,為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全力提高煤炭產量。山西省省長金湘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山西省煤炭產量在連續兩年每年增產1億多噸的基礎上,2023年再增產5743萬噸,全年產煤達13.78億噸。
露天煤礦是我國煤炭生產供應的重要支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顯示,露天煤礦以占比8.5%的煤礦數量貢獻出23%的煤炭產量,平均產能達到325萬噸。我國十大露天煤礦之一的國家能源集團新疆準東露天煤礦核準產能2.08億噸,智能化建設使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礦區內一輛輛百噸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重載運行速度可達35公里/小時,累計運輸里程80萬公里,并且經受住了極寒、雨霧、風沙等惡劣環境的考驗。
煤炭生產馬不停蹄,保運輸也刻不容緩。作為供應重要環節,鐵路加大運力,保障冬季煤炭運輸。其中,新疆作為重要煤炭產地,2023年從鐵路發運煤炭1.3億多噸,同比增長5.4%,疆煤外運量達6022.7萬噸,同比增長9.5%。國家能源集團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25日,鐵路煤炭運輸量同比增長27.8%,其中,朔黃鐵路日均保持煤炭運量104.1萬噸;新朔鐵路1月以來日均運輸煤炭52.6萬噸,1月6日發運煤炭60.5萬噸,刷新單日運輸歷史最高紀錄,為迎峰度冬保供持續賦能。
國鐵成都局對襄渝、川黔等鐵路線煤炭運輸快運、快卸,保證對應的電廠煤炭庫存充足。重慶珞璜電廠煤炭需求量持續增高,鐵路部門每天開行的電煤列車比平時增加了一倍,確保珞璜電廠庫存量由原來的20天增加到48天。
港口運煤同樣繁忙,提升運輸效率。河北滄州黃驊港,是我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來自內蒙古、山西等地的大量煤炭,就是在這里由鐵路轉為海運,發往全國各地,解企業燃“煤”之急,在多措并舉中保障了電煤保供的“綠色通道”。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劉濤表示,目前,煤炭供需形勢總體穩定,迎峰度冬期間煤炭價格處于合理區間,電煤庫存保持歷史高位。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建設山西、蒙西、蒙東、陜北和新疆煤炭綠色轉型供應保障基地,優化煤炭生產開發布局;推動煤炭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煤炭產量保持高位;拓展與煤炭資源大國合作,穩定煤炭進口;緊盯東北、兩湖一江、西南等區域,應對可能出現的區域性煤炭供應偏緊局面。
新能源+儲能
補缺口發揮增供作用
隨著能源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加速推進,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迅速發展,也開始發揮保供增供作用。
科華數能技術中心總經理曾春保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隨著大量取暖設備的使用,以及晝短夜長造成照明設備使用時長增加,冬季社會總體用電量明顯增加,電力負荷明顯增長。新能源發電受季節和天氣影響較大,配置儲能系統是實現綠電穩定供應的關鍵。可靠的儲能系統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發電系統穩定供電的能力,提高電網運行效率。
在曾春保看來,儲能將有效緩解電網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電力供應壓力。他表示:“‘新能源+儲能’在冬季能源保供增供上具有穩定電力輸出、調峰調頻、提升供電能力和節能減排等優勢。一方面,儲能技術可以彌補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確保電力穩定供應;另一方面,儲能系統可以作為電力系統的‘蓄水池’,在用電低谷期儲存多余電力,并在用電高峰期釋放儲存的電力,有效調節峰谷負荷,優化電力調度。”
以貴州省為例,截至2023年底,該省優選的15個獨立儲能示范項目全部完成并網,至此該省儲能規模達195萬千瓦/390萬千瓦時,可消納新增2000萬千瓦規模的新能源電力,填補了迎峰度冬電力缺口,可在冬季調峰電量3.6億千瓦時,全年調峰電量14億千瓦時,提升了貴州省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應急能力。
“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儲能并不能讓新能源所向披靡。曾春保解釋,冬季是新能源發電的“低谷期”,日照時間短、太陽輻射強度相對較弱,如果遇到雨雪天氣,光伏系統的發電量會受到影響,積雪清理不及時會進一步影響系統發電。
隆基綠能技術人員稱,低溫、大風、暴雪、冬雨在冬季頻繁出現,對新能源電站安全運行提出了挑戰。“目前,我們的光伏組件產品工作溫度最低可至零下40度,可抗17級臺風,正面最大靜態載荷5400帕,背面最大靜態載荷2400帕,做到了‘低溫沒在怕、狂風吹不塌、大雪壓不垮’,確保組件應對冬季極端天氣的抵御能力。”
此外,相關運營方也作好了超前應對極端天氣的準備,最大限度減少極端天氣對新能源發電站的影響,保障新能源發電站安全穩定運行。
為應對春節期間的高峰用電需求,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提前制定了詳細的保供電方案。該公司利用分布式新能源運行監控應用系統,遠程對重要臺區內分布式光伏用戶進行監控,利用其發電出力柔性調節能力,在保供電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實現分布式新能源電力消納。同時,該公司還加強了分布式新能源電力接入時承載力校核,在考慮保供電等特殊場景下,實現分布式新能源電力接入報裝時合理接入、科學布局,最大程度促進分布式光伏消納。
從產品到運營,從電源到電網,在這個冬季,各方齊心協力,保障新能源電站穩定運行。新能源電站也開始站上新舞臺,與傳統化石能源形成合力,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可靠的電力服務。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