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十周年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能源安全問題,明確提出我國能源安全發展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今年是“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
10年來,煤炭行業企業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煤炭產量增加、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兜住了國家能源安全底線。全國煤礦數量由2014年的1.3萬多處減少到4300處左右,原煤年產量由38.7億噸增長到47.1億噸;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特大型煤礦82處,核定產能13.6億噸/年;建成安全高效煤礦1146處,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38%提高到70%以上。開發布局深度調整,晉陜內蒙古新四省(自治區)原煤產量由26.2億噸增加到38.3億噸,占全國產量比重提高到81%以上。煤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不斷提升。2023年,煤炭行業科技貢獻率提高到60%左右,比2014年提高10個百分點。煤炭保供穩價彰顯了“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精神。一批大型煤炭企業主動承擔電煤保供任務,挺起了國家能源保供的脊梁。
陜煤集團小保當礦業公司全國首套年產2000萬噸柔性生產系統實現產能效率雙提升
2、《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施行
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能源領域首部基礎性統領性法律。
能源法突出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導向,在法律層面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將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堅強法治保障。能源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質量能源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強化法律制度保障,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給效能,堅決守住民生用能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用能獲得感。能源法對能源規劃作出專章規定,為滿足國家與地方、行業與企業、短期與長期等多方面多層次需求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能源法對能源市場建設的基本原則作出規定,有利于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公司霍林河煤、新能源、電、鋁循環經濟產業集群
3、《煤礦安全生產條例》施行
1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煤礦安全生產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條例》明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稐l例》強化源頭治理,嚴查風險隱患。要求煤礦企業對風險隱患進行自查自改并按規定報告。監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督辦制度,督促煤礦企業消除重大事故隱患。夯實煤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準入條件,明確煤礦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可進行生產。落實煤礦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求煤礦企業進行煤礦災害鑒定并按照災害程度和類型實施災害治理。嚴格落實監管監察責任。加大懲處力度。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貴州局監察員到轄區一煤礦檢查《條例》落實情況
4、加強煤炭全鏈條清潔高效利用
9月1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全面加強煤炭全鏈條清潔高效利用。
在構建綠色協同的開發體系方面,《意見》要求,加強煤炭資源勘查,優化礦區規劃布局,推動煤炭集約高效開發;在構建安全環保的生產體系方面,加快煤礦安全智能化發展,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推進節能環保升級;在構建清潔完善的儲運體系方面,優化煤炭儲運網絡,提高儲運清潔化水平,提升煤炭流通效率;在構建多元高效的使用體系方面,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動煤電行業減污降碳,提高重點行業用煤效能,有序發展煤炭原料化利用,加強散煤綜合治理,推進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同時,《意見》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加強組織實施等保障措施。
山西焦煤集團霍州煤電公司職工檢查井下磁分離礦井水預處理設備
5、逐步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
4月1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有序核準建設一批產能儲備煤礦項目,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產能儲備。到2030年,產能儲備制度更加健全,產能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力爭形成3億噸/年左右的可調度產能儲備。
產能儲備煤礦的設計產能由常規產能和儲備產能兩部分組成。在煤炭供需形勢總體平衡時,產能儲備煤礦投產后按照常規產能組織生產。當供需形勢由總體平衡轉向緊張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根據煤炭市場供需及價格是否超出合理區間等情況,對儲備產能實施統一調度,確定儲備產能的應急釋放區域、生產調度規模、供應保障目標等,指導產能儲備煤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階段性按設計能力“向上彈性生產”。
山東梁山港鐵路專用線集裝箱卸車作業現場
6、新疆成為我國煤炭供應新增長極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印發的《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建設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的實施方案》,“十四五”時期,新疆煤炭產能4.6億噸/年以上,煤炭年產量4億噸以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月至11月,新疆原煤產量4.77億噸,同比增長19.4%,增速全國第一。據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數據,截至11月29日,今年新疆煤炭鐵路外運量達8147.9萬噸,同比增長52.4%。
除了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煤、山東能源集團、河南能源集團等已在新疆設立公司的集團,其他煤炭企業也在新疆加快布局。10月23日,開灤集團在新疆建設的首座煤礦新疆庫車北山中部煤礦正式開工建設。11月26日,湘煤集團新疆庫木塔格礦區一號露天礦項目開工。鄭煤集團于新疆成立能源開發公司。12月6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首個產業援疆煤礦項目落地實施。新疆成為我國煤炭供應新增長極。
河南能源集團在新疆生產的煤炭被裝進火車,運往四川
7、煤礦智能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
今年,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果。據2025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消息,智能化產能占煤炭總產能的比率提升至50%以上。露天煤礦加快應用無人駕駛技術。我國建成一批薄與較薄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公司榆家梁煤礦等已實現薄煤層智能化安全高效開采。各重點產煤省份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改造,山西省提出到2027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河南省計劃到2026年智能化煤礦產能占比不低于60%。
12月12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公布《智能化礦山數據融合共享規范》創新應用企業名單,15家煤礦企業入選。8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42項煤炭行業數字礦區(園區)建設典型案例。煤炭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呈現新特點,頭部企業市場服務能力增強,數據管理能力整體提升,企業投資并購融資活動保持活躍,部分產業賽道商用落地提速,部分企業自主研發能力顯著提升,央企正在引領行業信息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發展。
山東能源東灘煤礦職工通過虹膜識別入井
8、我國煤機行業首座全球“燈塔工廠”誕生
10月8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園區入選,成為我國煤機行業首座全球“燈塔工廠”。
近年來,鄭煤機致力于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鄭煤機智慧園區以工業4.0智能制造體系為指導,利用5G、AI、邊緣計算等先進數字化技術,將數字化支持融入到從產品設計到服務的全流程,實現從設計、采購、生產到交付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建設工廠核心大腦——智能化控制中心,實現產品生產全過程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通過深入應用數字化技術,鄭煤機智慧園區實現產量提升30%以上,人效提升100%以上,生產周期由原來的28天縮短至9天。
鄭煤機智慧園區
9、數智技術在煤質檢測領域應用取得突破
2024年,數智技術在煤質檢測領域應用取得突破。10月24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煤質快檢技術發布會,發布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該技術是我國在煤質檢測研發應用領域取得的重大原創性突破,推動煤炭供給兩端全流量無人干預實時檢測成為現實。
兩年前,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組織所屬電科院、煤炭經營公司等單位,聯合中國電科旗下?低暎_展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煤炭數質量數字化管控平臺建設。這項集煤質快檢核心裝置、AI模型與數質量管控平臺于一體的原創性技術,通過人工智能、光譜學以及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可以在線檢測6毫米煤樣的熱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標并實時傳送,在線檢測結果通過率保持100%,煤質檢測耗時由8小時縮短至2分鐘,檢測煤量提升100萬倍,標志著我國煤炭質量檢測技術邁入人工智能時代。
國家能源集團勝利能源公司煤質快檢現場
10、行業首個二氧化碳“液態陽光”示范項目開工
11月6日,中國中煤所屬鄂能化公司10萬噸/年“液態陽光”項目二氧化碳精制及二氧化碳加綠氫制甲醇裝置開始施工,標志著國內首個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流程“液態陽光”二氧化碳加綠氫制甲醇工業化示范項目開工建設。這是煤炭行業首個二氧化碳“液態陽光”示范項目,將有助于利用二氧化碳,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該項目采用鄂能化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發的10萬噸級“液態陽光”綠色甲醇技術,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電解制綠氫,再將化工裝置排放尾氣提純精制的二氧化碳與綠氫轉化為甲醇,實現規;G電綠氫消納和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該項目是中國中煤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中國中煤“兩個聯營+”示范基地,構建“兩個對沖”機制,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中國中煤“液態陽光”項目開工現場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中國煤炭報聯合評選)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