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消息,下半年運輸能力與需求的矛盾將繼續得到緩解,運輸環境將比較寬松。但鐵路運輸偏緊的問題仍沒有根本解決。國家發改委預計,全年鐵路運輸將完成23.3億噸,增長7.3%,江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28.5億噸,增長16%。
國家發改委認為,鐵路由于在主要干線沒有新線投入,能力基本飽和,下半年大幅度增加運量的可能性不大。同時受線路施工、車輛不足等影響,鐵路裝車水平難以繼續提高。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區運輸緊張的矛盾難以改變。水運運力充足,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由于水運企業今年新增運力約200萬噸,使運輸能力與需求的矛盾得到緩解。同時隨著運力的增長和受國際散貨運價下降的影響,國內水運價格與去年同期比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公路運輸隨著治超的深入以及降低大噸位車輛路橋通行費等政策措施的落實,運價水平回落,貨運量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運輸市場將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國家發改委指出,今年上半年,社會運輸能力與需求的矛盾已得到緩解,運輸需求有所下降。上半年全社會不同運輸方式運量盡管增長8.9%,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下降了5.9個百分點。從各種不同運輸方式看,除鐵路僅增長0.2個百分點外,公路、水運、民航則分別下降7.4、4.4和28.6個百分點。
另外,多數地區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有所緩解。今年上半年從總體看,除西南、西北、東北地區外,其它地區無論是鐵路和還是水運都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運輸比較寬松的情況,運輸瓶頸制約的現象得到緩解。從鐵路的請車滿足率看,過去華南、華中等地區的請車滿足率偏低,有的僅達30%左右,而目前請車已經可以滿足需求。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區鐵路甚至已經開始組織營銷;從各地的電煤儲存看,去年部分省市經常出現電煤告急,有的僅夠1—2天,而現在大部分地區電煤的儲存高達15—20天;從水運看,由于運輸能力的增加和需求的相對減少,水運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如秦皇島至上海的煤炭運輸,由去年的每噸120元下降到4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