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管理創新

煤炭企業國際化與國家能源安全

2007/7/9 14:58:42       

  1 引言
 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改革開放20 多年來, 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 我國也耗費了大量的能源, 能源利用率低, 若按照以往模式發展, 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就難以實現。能源的供需矛盾成為制約21 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
 應對國際和國內能源供應面臨的嚴峻形勢, 針對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較大比例的煤炭資源, 我國也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戰略, 如潔凈煤與煤變油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煤變油戰略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實現能源多樣化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煤炭工業基本發展戰略。這些戰略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 眾多學者認為煤炭資源的供應應走國際化的道路, 國際市場為中國提供廣闊的供應渠道, 理應成為中國面臨國內資源短缺時必須選擇的戰略方向。
 盡管煤炭企業的國際化道路已成為共識, 但我國目前煤炭企業國際化程度卻不高, 企業的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發展緩慢。2004 年, 山東兗礦集團控股的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經過5 年多的談判磋商, 終于與澳大利亞有關方面正式簽署了《南田煤礦資產收購協議》, 成為中國煤炭行業第一家“走出去”開發利用海外煤炭資源的企業。
 國際化之所以沒有從資源獲得和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上大步伐跨出去, 其關鍵原因就在于我國煤炭產業對國際化的戰略意義和國家能源安全的意義認識不足, 經營和投資建礦的可行性研究不夠, 對國外的資源條件與社會條件, 包括政治、文化、法律、經濟等條件及風險等研究不夠。在礦產資源的戰略研究上, 對于煤炭資源企業的戰備或資源儲備的問題和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關系, 及它們的復雜性方面研究尚未展開, 忽略了我國煤炭行業對國家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能源安全與經濟安全
 能源對一個國家來說, 它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命脈, 也關系到軍事、政治安全, 在新的世紀仍是制約各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因素之一。如果把東西方冷戰看作人類歷史上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 那么, 21 世紀, 被稱為第四次世界大戰的能源爭奪戰正在席卷世界。
 對于面臨20 年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而言,必須高度關注自身的能源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作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進口國, 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和能源安全戰略的實施, 是我國保持持續平穩發展所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和基本任務。
 在世界進入新的世紀,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快的今天, 由于能源問題與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斗爭緊密交織在一起, 能源安全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的重視和關注, 能源安全成為能源發展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前提。
 西方國家為解決石油問題, 提出了“安全地依賴”的概念???指出能源不要因為依賴而使自己變得脆弱, 應做到既依賴、命運又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依賴”。國家能源安全既涉及到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經濟安全性) ???滿足國家生存與發展正常需求的能源供應保障的穩定程度; 又涉及到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指能源消費及使用不應對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構成任何威脅。顯然, 礦產資源價格的穩定合理和供應不中斷, 資源的潔凈、安全開發與利用是礦產資源安全的基本要求。
 經濟安全的能源問題, 也就是由于能源供應與價格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如果這個影響超過經濟增長的正常波動范圍, 就會產生所謂的能源危機或者說能源不安全。
 我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極為復雜, 問題和矛盾更為突出, 要實現這種“安全地依賴”還有更漫長、更曲折的路要走, 在這種背景下探討煤炭企業國際化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
 3 煤炭企業國際化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復雜性分析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 世界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 而是呈現出國際化經營的態勢。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 還是發展中國家; 無論是資源豐富的國家, 還是資源貧乏的國家, 都在不同程度地通過技術和資金的合作來進行國際資源的勘探開發, 形成了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以“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經濟一體化”為顯著特征的全球化經濟, 將是未來影響我國煤炭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能源供應體系既要考慮國內的影響因素, 又要考慮國際市場的變化。國內因素涉及煤炭供應、煤炭價格、煤炭需求、技術進步、能源政策等因素; 國際因素也要受到煤炭需求、技術進步、煤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考慮在市場經濟中主要通過價格杠桿來調節, 對于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只考慮國際市場價格。即如果國家需求增加, 能源價格就會上漲, 提高煤炭的價格就會使煤炭需求降低; 如果國家需求增加, 由于煤炭供應有一定的時間滯后, 就會導致進口增加; 但如果國內供應增加, 這樣就會減少供需之間的差距, 就會減少進口。同樣, 如果國內供應增加, 價格就會降低。這些環都要受技術進步、替代資源、利潤及能源政策的影響。
  根據國家能源安全概念及內涵, 本文擬從資源的保障能力、資源的供需平衡及生態環境方面, 闡述煤炭企業國際化與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之間的復雜關系。
 (1) 資源保障能力
 礦產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保障和制約作用。2002年, 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1319億t標準煤, 其中煤炭占能源生產總量的7017 %。而當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1418 億t 標準煤, 其中煤炭占6611 % , 石油占314 % , 天然氣占217 % ,水電占718 %。中國核電站的建設才剛剛起步, 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海洋能等新能源, 大規模開發利用尚需長期努力。可以預見, 在未來的幾十年內, 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大幅度改變。而我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 中國2010 年對外石油依存度為65 % , 到2020 年將上升到76 %。石油對外依賴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應安全越可能具有不確定性和脆弱性。為此, 中國不能選擇歐美大國依靠海外進口模式,模仿西方以石油為主要能源的供應鏈, 在國家能源與經濟安全的層面上是脆弱的。由此可見, 穩定的煤炭資源供應對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有著格外重要的戰略意義。
 煤炭企業國際化可以彌補我國石油的不足, 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煤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世界新能源尚未達到普遍利用時, 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將延續較長時間, 是我國安全可靠的能源。提升煤炭在中國能源中的戰略位置, 可以大大提高中國煤炭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影響度, 這就極有可能營造出中國“國家能源安全無憂角”, 構成中國“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穩固基礎。
 具體來說, 煤炭企業通過國際化, 完全能把我國煤炭企業的經營范圍從國內擴展到國外, 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銷售, 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資辦廠,實行合作開發, 聯合經營; 在國外設立銷售網絡,占領市場, 直接銷售, 或集資放貸, 多種經營, 提供服務; 由單純的商品出口轉向發展跨國公司(企業) 的外部市場貿易條件和內部先天優勢, 并將我國急需的優質煤炭供應國內, 延伸我國的煤炭資源供應鏈, 確保我國的能源供應多樣化和可持續性,延緩我國資源的緊張形勢。
 同時, 通過煤炭企業的國際化, 通過技術引進和技術合作, 引進先進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目前, 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2 % , 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 %。我國每公斤標準煤能源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為0136 美元, 而日本為5158 美元,法國為3124 美元, 世界平均值為1186 美元。可以看到, 我國能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 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引進先進技術可以提高我國的能源利用率, 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減少保障資源供應的壓力和提高國家競爭能力。
 根據最優化理論可知, 局部最優并不是真正的最優。煤炭企業只有通過國際化, 走出去, 引進來, 才能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 才能實現煤炭資源的最優配置。為此, 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從全球資源戰略的高度, 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 勘查開發國外煤炭資源, 建設國外穩定供應基地, 實現煤炭資源的穩定供應。
 (2) 供需平衡
 煤炭的供應與需求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由于時間滯延, 每個循環周期, 煤炭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缺口, 只有通過進口才能達到平衡, 進口和國內煤炭生產之和構成煤炭的供應, 并通過煤炭供應量作用于煤炭價格, 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參見圖2 。供需之間的差異導致能源下個周期能源價格的變化, 而價格的變化又影響煤炭的需求, 只有當需求或供應發生變化, 整個供需才能達到平衡。
  由上述分析可知, 這種平衡是短暫和不穩定的, 對煤炭資源進行戰略儲備已十分重要。煤炭資源戰略儲備是穩定供求關系、平抑市場價格、應對突發事件、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有效手段。在煤炭企業日益國際化的環境下, 具體儲備基地的選址和布局, 應遵循方便、出路暢通、快速反應的原則,可以因地制宜, 就近利用生產或進口的煤炭資源建立儲備, 方便煤炭的加工、運輸以及緊急情況時的調動和使用, 提高安全可靠性。進行保護性開采,進行戰略儲備, 建立安全穩定的供應體系。
  目前, 我國的供需狀況卻并不令人滿意, 2004年出現的三荒已給中國能源安全一個預警。作為世界煤炭生產大國, 中國出現用煤告急是許多行業官員始料未及的。一組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證實了這個令人尷尬的事實: 目前全國直供電網庫存煤1226 萬t , 較10 月份下降了141 萬t 。華北10 個電廠、華東l2 個電廠、山東6 個電廠電煤庫存先后降至安全警戒線以下, 僅能滿足電廠2 至3 天用煤量。有消息表明, 連煤炭大省山西也出現“煤荒”。耗能大戶山西海鑫集團, 由于采購不到足夠的原煤, 已經與澳大利亞簽訂供應合同, 從海外進口精煤7 萬噸。在山西這樣的產煤大省, 這樣的進口尚屬首次。
  世界經濟發展表明, 能源的增長速度與GDP增長同步, 呈正相關。能源生產的增長幅度小于能源消費的增長幅度, 能源消費與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能源消費與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此增長, 必將對能源供需平衡造成巨大的壓力, 從而使國家能源安全的問題變得更為嚴重和敏感。
  因此,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煤炭資源, 只要有開發價值, 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都可以成為企業的后備資源。實施全球資源戰略、利用國外資源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了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我們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上, 必須充分運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必須加大利用國外資源的工作力度。
  (3) 生態環境
  在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 環境約束對能源戰略和能源供求技術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在許多情況下, 環境因素比資源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具決定性。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國際化, 環境問題需要在國際范圍內解決。
  任何一個國家, 包括經濟和技術上十分發達的國家, 要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 使煤炭這種豐富、廉價的能源, 成為一種可靠、高效、潔凈的能源, 都是十分困難的。廣大發展中國家, 包括一些中歐、東歐國家, 都面臨著環境與發展兩大戰略問題。一方面要發展經濟, 這需要大量資金; 另一方面又要減少污染物排放, 改善環境, 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他們謀求廣泛的適用技術和經濟援助來改造他們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工業, 以保護生態環境。由此可見, 煤炭企業的國際化是各國的理性選擇。
  4  結論
  面對國內礦產資源的嚴峻形勢, 我國應盡快實施“走出去”的煤炭資源全球戰略, 以實現我國煤炭產業的大發展和煤炭資源對國民經濟的安全保障。本文基于煤炭資源國際化與能源安全戰略的復雜性分析, 指出煤炭資源國際化能夠延伸我國的煤炭資源供應鏈, 提高我國煤炭資源的保障能力, 有利于煤炭資源的供需平衡和戰略儲備, 應把煤炭企業的國際化作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煤炭企業的國際化和能源安全戰略的決策有著重要的意義。

來源:中國礦業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