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煤、原油價格已基本完成市場化,成品油價格改革也有所推進的情況下,電力價格和天然氣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顯得更為緊迫
7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降低成品油價格的通知。對符合資質的民營批發企業最高供應價格,按最高零售價格扣減400元確定。當市場零售價格降低時,對民營批發企業的供應價格要相應降低,保持價差不小于400元。
在此之前,發改委稱:“要發揮價格杠桿作用,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促進民間資本在資源能源領域投資發展”。目前我國原煤、原油價格已基本完成市場化,成品油價格改革也有所推進,因此電力價格和天然氣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就顯得更為緊迫。
“所有的能源市場要鼓勵形成開放和競爭的市場,越是短缺的能源越需要前期研發投入,都應該鼓勵投資。首先要開放資本市場;其次要嚴格環境標準,注意對資源的利用開采,嚴把技術門檻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史丹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競價上網試點
市場配置資源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能源短缺是生產能力的短缺和投資能力的短缺,那么近年來的能源短缺不是因為生產建設能力問題,而是‘價格短缺’。今后中國能源工業發展和體制改革的關鍵仍是價格體制改革。”史丹說。
歐美等西方國家已基本實現電力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打破壟斷、建立市場。發改委最近稱:“要繼續推進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選擇部分電力供需較為寬松的地區,開展競價上網試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和健康發展。”
早在2002年4月,國務院就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穴以下簡稱“5號文”?雪,開啟了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歷程。十年過去了,雖然通過改革增強了電力企業活力,提高了供電能力,但近年煤電矛盾加劇,發電企業頻現巨額虧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受到制約。
“以前的5號文一直在推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但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沒有很好地推進,只選擇一些省市做了試點。當時電力供需比較緊張,電力供不應求,競價上網很難實現,原來計劃體制形成的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很長也很艱難,但不意味著改革方向發生改變,此次發文是對以前改革的延續。”史丹說。
“目前的市場環境比較適合改革,供需沒那么緊張。直購電搞一些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就可以全面推開。”史丹說,用市場的手來調節市場供需,通過市場競爭來實現優勝劣汰,提高效率,減少排放,促進電力行業的發展。前段時間,雖然我國裝機和發電量很快,但體制和整個經營效率面臨很大問題,資產負債率高,盈利水平低,部分企業發生嚴重虧損,電力投資也開始出現下降,這都需要調整,否則會對持續發展產生影響。
企業開展直購電
鼓勵多元化投資
我國的工業用電量占70%以上,電網建設仍保持國有獨資的產權形式,電力行業對民營資本開放的領域僅限于電源建設和發電市場,民營及外資發電企業裝機容量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比重僅為4.82%,國有資本仍占到95%以上。由于電價機制扭曲、投資回報率難以保證,民營資本無法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已進入的民營企業近年來紛紛退出。
發改委此次鼓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體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具備一定規模的非高耗能企業,按照有關規定與發電企業開展直接交易試點,交易電量、交易價格由雙方自愿協商確定,增加電力用戶選擇權。
“電網起到輸送電力的過程,不參與市場交易,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輸送費。目前電網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在下降,完全由直接的供方和需方來決定電力的選擇,直購電要進行談判,這向市場化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史丹說,投資主體多元化是解決電力供應短缺和促進電力行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應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培育和健全市場主體,提升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水平,提高電力行業經營效率。
史丹認為,在中國的特殊情況下,可以打破國有企業壟斷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發電行業這幾年發展不錯,但多數是中央和地方企業,私營經濟較少,將來輸電、配電環節要更多引入社會投資者。電力是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對安全性要求較高,對行業投資者的技術能力要求也應更高一些。但所有企業都應該一視同仁,私有經濟和國有經濟相比,可能有一些弱勢的地方,可先以參股、控股的方式來參與,不能因為鼓勵投資就降低技術門檻,項目要有同樣的國民待遇。
政策向清潔能源傾斜
改革能源價格體制
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價格水平偏低。發改委稱:“要進一步理順天然氣價格,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為民營資本參與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創造條件。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非常規天然氣生產領域。”
“表面上看,價格偏低似乎有利于消費者,但實際上造成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緩慢,更多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最終影響我國能源結構的改善。能源價格體制改革滯后,不僅影響煤炭與電力產業的協調發展,造成能源品種之間比價關系不合理,而且影響了新能源、新技術的應用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史丹說,在同等的條件下,政策應該向業績比較好、投資清潔能源的企業傾斜,像頁巖氣就屬于新興能源之一,鼓勵其發展要資本和投資市場同時開放,嚴格環境標準,注重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開采,并且嚴把技術關。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