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移民,也是我國對鋼鐵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推動力。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未來城市經濟圈的投資發展有望加速發展,其中東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些相對成熟的經濟圈會進一步提升,而中西部地區則會加速形成新的增長空間,水泥行業將從中受益。專家預測,地產和基建長期需求將帶來水泥需求增量,預計在2018年到達頂峰前,我國水泥需求增速大致維持年均5%左右。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斷言,21世紀初期,影響世界最大的兩件事是新技術革命和中國的城鎮化。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持續快速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提出城鎮化建設任務,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有關部門研究表明,中國經濟未來通過推動城鎮化發展作為引擎拉動,將實現新增消費9000億元,實現新增投資64890億元,實現GDP增加值為2.6個百分點,約占GDP增長值的37.15%。由此證明,城鎮化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城市移民帶來資源投入
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之后,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也提出,2013年將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力爭在重要領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國家發改委2013年工作的重點,從過去通常的八項變成了九項,新增加了城鎮化內容。
必須指出,城鎮化與城市化不同,實踐證明單純追求城市規模和城市人口比例升級的城市化,并沒有使其資源空間價值得到提升。今天的城鎮化包含兩層次內容,首先是站在大區域的角度看待城市化,更加重視城市與省域、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互動;其次是站在小區域的角度看待城鎮化,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行軌跡的農村城鎮化發展。最優化的資源空間的配置,能夠推動城鎮化的發展,而可持續性的城鎮化發展,更能發揮資源空間的最大利用效率。
據了解,中國城鎮化率2011年首次突破50%,達到51%,但僅與日本50年代相當,遠低于日本、美國、瑞士等國家上世紀70%以上的水平。因此,預計我國也還有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提高城市化率。
從日本城鎮化進程看,日本60年代時城鎮化率達到63%,但其公共建設和住房建設仍保持15%以上高增速,直至城鎮化率達到74%。我國城鎮化在50%~70%過程中,為適應城市人口數的增加,長期看,預計住房與基建建設還將保持較高增速。據悉,建筑板塊上市公司具有低估值、訂單業績可預期性強等諸多優點,在當前基建、房地產投資加速趨勢下,維持建筑行業強于大市的評級。同時,從長期看,推進城鎮化必將產生對公路、房地產、工業等領域的投資需求,建筑業將率先受益,是城鎮化受益股的首選標的。
從歷史經驗來看,水泥等建材累計人均消費隨城鎮化率和工業化進程呈明顯S型,消費強度則隨人均GDP的提高呈倒U型,美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水泥工業發展史也都印證了這一觀點。例如,日本的人均水泥累計消費在1950年僅為91公斤,經歷30年高速發展,到1979年人均消費達到705公斤,人均累計消費超過11噸,隨后人均消費企穩回落,每年在550公斤~650公斤之間波動。
國外水泥消費達到高峰期城鎮化率一般在70%~80%左右,目前我國城鎮化率為51%,同樣我國人均累積消費量也低于發達國家曾經高峰水平。國家規劃到2020年實現GDP增速7.5%增長,也意味著中國水泥需求目前未達到高峰期。業內人士表示,就2013年而言,鑒于維持穩健貨幣積極財政將對水泥股價構成宏觀支撐,且2013年水泥產能增加減少,整體而言,2013年水泥行情要明顯好于2012年。
基建投資能否擴大內需
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美國面臨“財政懸崖”考驗的大背景下,外需總體疲軟,內需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疤貏e強調城鎮化,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擴大內需!敝袊缈圃簲盗拷洕c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認為,城鎮化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城鎮人口需要各種消費品,可以同時拉動投資和消費。
城鎮人口的持續增加,不僅釋放了巨大的消費需求,也拉動了投資。城鎮規模的擴大,將直接拉動固定資本投資。有數據顯示,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可帶動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自2002年以來,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約2000萬,這將帶動新增投資超過10萬億元。由此引發的投資增長不僅可以緩解鋼鐵、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也為新進入的城鎮人口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基建投資方面,宏觀經濟數據顯示最近基建項目加速。根據莫尼塔調研,西北水泥企業反映對基建項目加速比較有感受,年底工程招標增多,對2013年的行情抱有期待。但是華東地區普遍反映并未感受到房地產和基建的加速的影響。大部分調研對象認為,項目資金問題依然是影響工程項目推進的最大障礙。
我國城鎮化率2011年首次突破50%達到51%,遠低于目前日本、美國、瑞士等國家70%以上的水平。預計我國還有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提高城市化率,住房與基建建設將保持較高增速。業內人士預期,2012年水泥需求增速為6.9%,2013年將改善,增速提升至7.3%。而地產和基建長期需求帶來水泥需求增量,預計2018年水泥需求到達頂峰前年均增速在5%左右。
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達到70%才會穩定下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表示,在未來10年至20年的時間內,我國城鎮化進程依然將保持快速發展,城鎮化率將達到70%以上。這個過程將釋放出大量的消費需求,它與投資需求結構升級相結合,將實現我國經濟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同時也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中西部市場需求明顯
我國地區差異很大,情況比較復雜,表現在分。▍^)的城鎮化水平上差別也較大。總的說來,城鎮化率的高低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總體來說在地理位置上從東部、中部、西部城鎮化率不斷降低。
我國東部經濟發達的省市,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等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超過60%,預計未來城鎮化增速保持在相對穩定的低的增長速度上,城鎮化所帶來的市場需求相對穩定。
中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城鎮化水平大多在40%~55%之間,城鎮化發展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城鎮化的速度也相對較快,加之人口基數較大,城鎮化所帶來的市場需求預計持續而明顯。例如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人口基數非常大,近幾年城鎮化率一直在1.7%左右的增速,城鎮化所帶來的需求十分明顯。
西部地區受制于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影響,城鎮化速度相對緩慢,城鎮化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西藏、貴州、甘肅、云南、新疆等西部省份城鎮化水平目前基本在40%以下,未來幾年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未來城鎮化帶來的市場需求也會相對明顯。
新型城鎮化,定義為綠色、環保、智慧、人性的城鎮化,但是骨子里還是政府主導投資的城鎮化,首先是向中西部傾斜,推動城市群興起。目前我國東中西城鎮化率差異顯著,呈現階梯性特征,因此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水平還有巨大提升空間。其次,積極挖掘現有中小城市的發展潛力,將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域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未來中西部和二三線城市基建投資空間仍然很大,因此相應地區的水泥消費未來仍有較大空間。
來源:數字水泥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