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眼下我們還沒有停產,僅維持每天不足百噸的生產量,堆積如山的煤也難以出手。”國內產煤大省陜西省府谷縣一位擁有年核定產量100萬噸的“煤老板”向記者抱怨道。
截止到4月23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13元/噸,這比春節前后630元/噸的價格又跌了近20元。而在產煤地煤炭坑口價也從春節前的280元/噸下跌到最低170元/噸。“眼下,我們每生產一噸煤,實際虧損十幾元,而地方政府還不讓我們停產。”上述“煤老板”說。減產,是個艱難的決定。而記者在陜北地區調查了解到,煤炭企業急切盼望通過稅費減負來降低成本。據測算,目前稅費在煤價中占比約為三成。
弱增速“拖累”煤價
“去年這個時候每天可以拉十五六(趟)車煤,而今年4月一天只能拉兩三趟了。日收入也從近2000元降到不足200元。”在陜西省府谷縣新民鎮一家煤礦從事煤炭轉運的孫剛最近已經無活可干。他閑在離煤礦不遠處的租住房間里看電視,焦急地等待礦上能開足馬力進行正常的煤炭開采。
他所在煤礦的老板劉成卻指著堆積如山的煤告訴記者:“我們雖然還在生產,但價格低、銷路不暢的現實,真讓人著急。要不是政府給企業打招呼不讓停產的話,我們可能放假了。”
記者從陜北多位煤老板處了解到,目前在神木、府谷,每噸煤的坑口價格只有170元左右,這個價格已經開始讓部分企業產生虧損。
“一噸煤的開采人力成本超過60元,管理成本20元,再加上財務成本以及稅費,其形成的實際價格已經達到170元到180元之間。”有的煤老板給記者算賬說:“從目前的實際價格看,噸煤價格實際上處于盈虧平衡的邊沿,而且目前的銷路也不暢。”為此,大批陜北煤炭企業只能通過限量來“扛日子”。
在產煤大省陜西,眼下發生的煤老板欲減產、限產來減小虧損的現象并非個案。
價量齊跌已經不局限于陜西省。根據監測數據,4月19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全國綜合指數)為167.6,比4月12日下降0.7個基點。截止到4月24日,焦炭天津港、連云港、日照港的港口庫存合計為254萬噸,總體居高不下。庫存量維持高位也是導致煤價低迷的另一個主因。
煤價三成已為稅費
由于煤價持續低迷, 原煤、焦煤生產企業不得不采取減產、減薪的方式來減輕損失。
然而,這或許只是煤炭“黃金十年”漸行漸遠的開始。截至4月15日,23家已公布2012年年報的煤炭開采類上市公司中,有18家凈利潤同比下滑或出現虧損。其中,中煤能源、兗州煤業和鄭州煤電等公司凈利分別同比下降了3.99%、35.33%和33.82%。
日子漸緊的煤炭企業寄希望于有關部門預備試點的煤炭稅費綜合改革。事實上,這一改革已經在新疆、內蒙古做好了前期試點準備。
上述府谷縣的“煤老板”向記者訴苦道:“現在每噸煤給地方上繳的各種稅費將近煤價的30%左右 。”
“按照從量計征的方式,每噸焦煤需繳納資源稅8元,其他煤炭的稅額標準根據省份的不同略有差異,從每噸2元~4元不等,再加上各種基金費用,噸煤目前的實際稅費近60元。煤價在三四百元的時候,這個數目不大,但如今煤炭的坑口價才不到200元,近三成的費用確實是很大的負擔。”上述煤老板說。
從油氣資源稅改革的先例上看,由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是必行之路。眼下煤價處于低迷期,在業內專家看來,推進煤炭資源稅費改革,正是成本較低的時候。
實際上,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煤炭企業就一直在呼吁煤炭稅費改革。在去年,部分地方對煤炭企業實施了減免有關基金費用的政策。只是,這其中強調了煤炭稅費改革對于地方財政增收的意義,煤炭企業能否因此減負仍是個問號。(來源:云南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