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甘肅省第一個百萬噸級的煤炭航母,在華亭煤海中揚帆起航。10年間,煤炭航母在驚濤駭浪中前行,已經成為千萬噸級巨型航母。如今,在這艘航母巨輪上,華亭人正實踐著轉型跨越的夢想。
調整結構延長煤電產業鏈條
華亭縣是甘肅省東部工業重鎮,素有“煤都瓷鎮”的美稱。全縣已經探明的煤炭儲量達到了34.2億噸,是全國十三大產煤基地之一,也是西北地區三大產煤礦區之一。
靠煤成長,靠煤發展,“一煤獨大”,在給全縣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煩惱”。
有人形象地比喻:華亭縣的煤炭工業打個噴嚏,全縣的經濟都會跟著“感冒”。去年下半年,華亭的煤炭價格、銷售、利潤均出現了下滑趨勢,全縣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如何破解制約全縣經濟發展瓶頸的難題?華亭縣委副書記李雪云告訴記者,縣委縣政府在破解“一煤獨大”的難題中,著眼于做好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還要把華亭縣后續產業發展的藍圖規劃好。
記者了解到,加快煤、電、化一體化開發,不斷延長煤電產業鏈條,論證新一批生化制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項目,走出一條資源開發可持續、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齊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進行“煤為基礎、產業延伸、多業并舉、集群發展”,是華亭縣在今后20年內經濟轉型發展的主線。
在華亭工業園區,投資25億元的60萬噸煤制甲醇、20萬噸聚丙烯項目已經開工建設,2015年建成投產后,將繼續延伸煤化工的下游產品,投資20億元分別建成年產5萬噸PP吹塑材料、10萬噸PP管材和5萬噸改性注塑材料等聚丙烯深加工項目。與此同時,甲醇代替汽油燃料加注站項目、與20萬噸聚丙烯項目同步建設的煤泥及化工尾氣電站項目、華亭礦區難采煤地下氣化及低碳項目等一批煤化工產業集群發展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建設中。
李雪云告訴記者,煤化工產業鏈的進一步拉長,不僅可以改變全縣目前“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而且今后還能依靠慶陽、陜西、寧夏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煤化工產業,以保持全縣經濟高速發展的勢頭。
現代化生產讓陶瓷業浴火重生
甘肅省四大古鎮之一的華亭縣安口鎮,是一座書寫著千年陶瓷燒制歷史的古鎮,這里陶土、坩坭、煤炭資源豐富。陶瓷燒制始于唐,累朝累代廣開窯口,全國各地逃荒避亂的陶瓷藝人常常來此安家立口。于是,以安口窯著稱隴上,燒造的日用陶瓷聞名西北。然而,傳統陶瓷燒制工藝生產出的粗大笨缸盆、粗大黑碗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近20年間,安口陶瓷業一蹶不振。
今年5月8日,一條賦予安口陶瓷全新生命力的現代化生產線,在安口陶瓷園正式投產。5月10日,記者在慶華公司投資1.2億元的生產線上看到,一片片輕巧、結實耐用的瓷磚瓦剛剛“走”下生產線,迅速裝車發運到周邊省區。慶華公司副經理王峰介紹說,當天公司銷售瓷磚瓦14萬片,整個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
隴上瓷鎮浴火重生,是華亭縣轉型跨越藍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用現代化的陶瓷生產工藝替代傳統的生產方式,是振興安口陶瓷的突破口。
記者在慶華公司陶瓷生產線上看到,整個生產線全部采用煤制氣燒制工藝,不僅減少了工業污染,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華亭工業園區副主任茍建平告訴記者,安口陶瓷園是利用“三線”軍工企業留下來的舊廠房和土地置換建設的,計劃投資21億元,建成西瓦、地板磚等建筑材料生產線9條。慶華公司建筑陶瓷生產線是陶瓷園區的龍頭企業,在建成第一條生產線后,今年7月份將開工建設二期項目,建成內外墻磚生產線。整個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54億元,利稅10.8億元,增加就業崗位3000個。
與此同時,華亭縣還將充分利用安口陶瓷厚重的歷史文化,建設陶瓷文化博覽園。依托安口千年深厚的陶瓷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和華亭縣豐富的旅游資源,以文化傳播、鑒賞交流、展覽展示、訂貨銷售等多種形式,展示安口陶瓷文化,并將其納入全縣整個大的旅游文化圈內,成為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華亭工業園區已經建成的“三線”文化旅游園里,保留在窯洞展館的“三線”軍工企業文化,通過圖片、實物、音像資料,重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中一批軍工企業落戶安口鎮后艱苦創業、建設“三線”軍工企業的感人場面。據了解,安口“三線”文化旅游園將成為平涼市黨員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現代高效農業成為綠色銀行
夏日的晨曦,把華亭縣東華鎮黎明川現代農業示范園裝扮得五彩繽紛:航天辣椒、航天茄子、航天南瓜等散發著現代化農業氣息的航天蔬菜,不僅在這里落戶扎根,而且走進了中小學生課堂,成為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識的實物標本。
記者在黎明川現代農業示范園見到了東華鎮前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寇志仁,他告訴記者,10年前的前嶺村飽受礦區塌陷之苦。2003年,整村從塌陷區搬遷到黎明川新區,全村247戶村民變成市民后,社區流轉土地400多畝,建起了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引進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價值高的優質航天蔬果品種,園區內種植的航天辣椒、巨型南瓜、雞蛋茄、欣抗西瓜、甜瓜等蔬果,成了社區居民增收的新亮點。
正在蔬菜大棚里移栽菜苗的吳秋玲告訴記者,以前在山上居住時,每年辛辛苦苦種著10畝山地,一年四季忙到頭,收獲的糧食甚至不夠一年的生活開銷。2003年從山上搬到川區,住房好了,自來水通到了院子,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吳秋玲的丈夫在煤礦打工,每月的工資在3000元左右,她在示范區打工,每天有50元的收入。
從農民到社區居民,再到科技示范園的工人,前嶺人的生活變遷是華亭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變農業“短腿”現象的一個縮影。
華亭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于宏勤告訴記者,“一煤獨大”不僅在華亭縣工業結構的布局中占據了重要位置,而且在農業產業結構中也表現得十分突出,重煤輕農,拖住了農民奔小康的腳步。近年來,華亭縣委、縣政府依托當地優勢,提出發展草畜、核桃、蔬菜、藥材產業的目標。其中,縣上將依托現有的17.9萬畝核桃基地,加快發展核桃種植面積,建成萬畝鄉6個、千畝村29個,形成40萬畝的核桃基地。核桃樹在進入盛果期后,可以給農民帶來幾十年的穩定收入。與此同時,通過招商引資、能人建辦等形式,神農、華鑫、潤華等一批核桃包裝和深加工企業已初具規模。核桃產業將成為農民的“綠色銀行”。縣上每年拿出地方財政收入的13%作為支農資金,支持“三農”發展和“一園三區”建設。通過工業反哺農業,以“一園三區”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的引領帶動,工業、農業齊頭并進的產業格局,將是華亭縣轉型跨越藍圖上的最美畫卷。
來源:新華網甘肅頻道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