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漲,油品供應日趨緊張。在能源價格和供應安全的雙重考驗下,有序發展新型煤化工業,已成為我國政府和產業界的共識。
2006年底國家發改委完成的《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我國將打造七大煤化工產業區,分別是黃河中下游、內蒙古東部、黑東、蘇魯豫皖、中原、云貴和新疆。2007年,隨著企業和資本的踴躍參與,煤化工項目的投資異常活躍。進入2008年以來,國際油價長期維持在100美元以上,煤制油和煤制化學品更顯競爭優勢。然而,在喧囂的投資浪潮中,面對合成油、甲醇、二甲醚、烯烴等諸多產品路線,投資者如何選擇一條最具競爭優勢,同時也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產品路線,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研究中東地區石化產業的發展和中國化工產品需求的特點,專注于煤化工領域的上海亞化咨詢公司專家認為:在我國發展煤化工的路線中,甲醇制丙烯(MTP)將最具競爭優勢。
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認為,在后石油時代,煉油工業應以汽油、煤油、柴油產量最大化為目標;新建乙烯、丙烯裝置,宜選擇甲醇制烯烴(MTO)工藝路線。通過石油煉制生產燃料比生產乙烯、丙烯更加經濟。而甲醇是后石油時代乙烯、丙烯裝置的最優原料選擇。
當前世界石油化工行業的現狀是,中東石化產能急劇增長,中國需求和產能同時快速增加,中東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石化工業的重心。和中東地區廉價的乙烷裂解制乙烯為主相比,我國的石化企業大都通過石腦油裂解生產乙烯,在原油價格高漲的今天,原料成本早已經不具備競爭力。
單從乙烯產品線的經濟性考慮,中國的競爭力已經遠遠不如中東。但是,石腦油裂解除了乙烯產品外,還有重要的丙烯等產品,這是乙烷裂解裝置不能生產的。和中東相比,生產丙烯衍生物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優勢。而和MTO路線相比,MTP能夠獲得更多丙烯產品。
從中國的需求趨勢來看,丙烯的增長幅度將高于乙烯。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的數據,2006年中國乙烯當量需求1730萬噸,2012 年將達到305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9.9%;2006年中國丙烯當量需求1150萬噸,2012年將達到213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0.8%。
從中東和中國的供需平衡來看,未來我國的丙烯供應將嚴重不足。根據METI預測,中國乙烯2012年當量缺口將達到1240萬噸,屆時中東可出口的供應當量為1740萬噸。中國丙烯2012年當量缺口將達到590萬噸,而中東可出口的供應當量僅為440萬噸。未來從中東地區進口,可滿足我國乙烯衍生物的供應,但丙烯衍生物的供應遠遠不足。
在此形勢下,大規模煤基甲醇和MTP的發展更加符合我國的市場需要。根據2008亞洲甲醇及衍生物峰會組委會提供的數據,在2007年,我國甲醇產量近1100萬噸,在2008年產量將突破1300萬噸。截止到2007年,我國的甲醇還是以傳統的應用為主,主要是甲醛、醋酸、MTBE等,新型應用如二甲醚(DME)等比例較小,不足10%。根據石油化工規劃院的預測,到2015年,我國MTP產能將達到150萬噸,消耗甲醇470萬噸。
此外,煤化工企業選擇MTP路線以后,如何更進一步優化下游產品結構,提升附加值,也值得重點考慮。丙烯的下游衍生物主要有聚丙烯(PP),環氧丙烷/丙二醇、苯酚/丙酮,丙烯酸酯等。根據上海亞化咨詢的統計,當前我國已規劃的煤基甲醇和MTO/MTP項目中,除了神華和陶氏的合資項目可能走精細化路線之外,其余的項目,丙烯產品全部用來生產聚丙烯。
造成以上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從事新型煤化工的企業,極少具備豐富的化工生產和市場經驗,大多選擇產品流程最短的聚丙烯線路。上海亞化咨詢的專家建議,煤化工投資者在戰略上選擇MTP路線以后,還要仔細分析市場需要,戰術細節上進一步選擇附加值更高的,差別化的丙烯衍生物產品。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更能立于不敗之地。
來源:中國煤化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