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東灘煤礦掘進一區在實踐中探索快掘新模式,保證了礦井安全高效下的采掘關系平衡。該區712隊大斷面單頭掘進達到181米,開創了巖巷快速掘進新局面。 一是更新循環作業理念。普掘傳統的施工組織模式為“一個小班一個正規循環”,對單進提高形成了制約。他們使用工序滾動施工組織模式,實施工序控制方法,結合巖巷快速施工裝備的使用狀況,將一個掘進循環劃分成打下部炮眼、裝藥放炮、拱部錨網支護、打上部炮眼、拱部噴漿、排矸、兩幫錨網支護、幫部噴漿等八個獨立工序,按照當班完成的實際工序計算工作量,不再局限于一個班完成一個循環要求,交接班過程中實現了動態連續銜接,每班完成8-9個工序,提高了工時利用率。同時打破編制選兵調將,把業務精、技術過硬的人員調整到重點掘進隊,充實打眼、支護等關鍵崗位力量,使人員素質、結構狀況、勞動組織達到最佳狀態,確保了職工出勤率。 二是應用新型裝巖排矸設備。巖石平巷掘進普遍采用耙斗式耙裝機裝巖、礦車運輸的排矸方式。耙斗式耙裝機斜矸槽下方一次只能存放2輛礦車,排矸過程中需要頻繁的移動更換礦車,影響施工效率;當礦車供應不足時問題更加突出,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成巷。他們應用履帶式液壓耙斗裝載機,配合2節矸石倉裝巖排矸,可以實現連續排矸,能把一次爆破產生的矸石出凈。該裝巖排矸方式一次用時需約40分鐘,比使用普通耙斗式耙裝機倒矸時間少用10分鐘/次,大大提高了人工效率,緩解了車皮供應不及時對迎頭掘進的影響。 三是合理降低噴漿厚度。他們更新普掘施工中噴漿環節的認識,堅定噴漿只是起封閉作用、并非噴厚越大支護越牢固的思想,改變通過噴漿進行巷道造型的思路,在優化爆破參數、確保光爆成型質量的前提下,將噴漿厚度由原來的150mm降到50mm,并研究制訂了相應的驗收辦法,使每完成一個循環的噴漿料用量由原來的5車降到3車進而降到現在的1.8車,大大節約了噴漿材料消耗和噴漿施工占用的時間。 四是改進爆破工藝。普掘工作面鉆爆施工,炮眼過深打眼時間增加,效率就會降低;炮眼過淺進尺受限,將會浪費工效。為此,他們積極推行中深孔光面爆破,摸索出最佳炮眼深度,將炮眼深度由原來1.8m改為2.3m。同時使用高威力水膠炸藥,采用MFB-200型數顯式發爆器,將原來每個循環放兩茬炮改為一次起爆,每次起爆帶動70多發雷管,提高了炮眼利用率,減少了拔炮、丟炮、瞎炮現象,使每炮循環進尺由平均1.6m提高到2m,確保了光爆成型,光爆巖痕率保持在80%以上。在此基礎上試驗兩階段準直眼掏槽方式,采用周邊眼小直徑藥卷結構爆破,為高效、快速、安全掘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因地制宜確定支護參數。根據巷道圍巖不同條件調整錨桿間排距,將中硬砂巖條件下的錨桿間排距由原來的800×800mm調整為 1000×1000mm,在確保支護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實用性,降低了支護工作量和支護時間,節約了支護材料。使用錨桿鉆機施工拱部錨桿,不僅提高了打眼速度,還提高了錨桿安裝質量;淘汰了BK-50型風動氣扳機,配備了BK-60型風動氣扳機,提高了幫部錨桿的安裝效率和質量。
來源:兗礦集團東灘煤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