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經過歷任鐵道部領導精心規劃和指揮,歷經數代鐵路建設者共同努力,特別是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以及“建設又好又快和諧鐵路”之后,中國鐵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設計施工、工業制造體系。200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7.8 萬公里;旅客發送量13.6億人次,貨物發送量31.4億噸,總換算周轉量31013.31億噸公里,以占世界鐵路6%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世界鐵路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運輸效率世界第一;青藏鐵路建設技術和運營管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既有線提速技術、重載運輸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機車車輛裝備現代化取得重大突破;以時速達350公里的京津和速度目標值更高的京滬為代表的高速鐵路建設、運營管理技術達世界最高水平。
今年11月,在面臨全球性金融海嘯的背景下,國務院將“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下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批復了鐵路在“十一五”期間2萬億的投資計劃。這是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國家再次制定的大規模建設交通設施的經濟刺激措施。我國鐵路又一次擔當起在危機中拉動內需、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和促進經濟增長的歷史重任,成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戰略可資運用的平臺與載體,同時鐵路也獲得了大規模發展的歷史機遇。
我國鐵路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持續發展?通過對我國鐵路高速、科學、持續發展的歷程進行思考與探索,回顧歷史、總結經驗、發現規律,使我們能夠從容地面向未來。作為中國第一所鐵路高等學府,北京交通大學見證和參與了鐵路100年、特別是近30年的輝煌發展,深刻感受到中國鐵路在改革開放30年大潮中勇立潮頭、開拓創新的精神,其創造出的“立足國情、發揮體制優勢、注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寶貴經驗,既使鐵路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了骨干作用,又奠定了中國鐵路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
立足國情 高速發展
我國鐵路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基礎確定發展方向,以建設世界一流鐵路為目標明確發展定位,以國家整體利益為重優化配置運力資源,以人為本精心組織運輸生產,鐵路建設得到了高速發展。
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合理的鐵路網布局是鐵路系統支撐國民經濟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的保證,現有鐵路路網布局充分體現了鐵路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的思路。2004年批復和最近調整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在空間布局上除主要繁忙干線通道建設外,更體現了對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邊疆開發、老區發展、國防建設和對外開放戰略的支持,適應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立足我國產業布局和結構優化。由于我國自然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區,而加工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地區,形成了西部、北部資源向東部、南部流動,東部、南部的工業產品向西部、北部輸送的貨運格局。面對大跨度長距離的貨物運輸格局,我國鐵路建成了與之適應的低成本鐵路大通道。
立足我國能源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人均資源占有率較低,大力發展鐵路是節省資源消耗的必然選擇。完成單位換算周轉量占用的土地,公路是鐵路的20多倍。鐵路在環境保護、安全運行、可靠性等方面也具有巨大優勢。鐵路作為節能環保的運輸工具對于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持。
立足重點運輸。全國煤炭運輸量的75%、礦石的66%、鋼鐵的62%、糧食的56%由鐵路完成,鐵路運力的90%用于上述國家重點物資運輸,對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各類自然災害發生時,鐵路也責無旁貸地肩負起物資、人員運輸的重任,在春節、“十一”等節假日期間,鐵路更成為大眾出行的優先選擇。
立足城市化發展、滿足出行需要。城鎮化進程加快呼喚鐵路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到2020年,全國城鎮人口比例將達到60%左右,將有4億多農業人口轉移到城鎮。而且,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出行開始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轉換。為此,鐵路的快速發展滿足了人們多種不同品質的出行需要。
體制優勢 加快發展
制度能夠產生效率、制度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是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發現。我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在為鐵路發展提供保障的同時,促進了鐵路生產力的釋放,提高了生產效率,加快了鐵路現代化發展。
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鐵路的發展。我國鐵路產業體現出強烈的公益性、社會性、軍事性和政治性等特征,所以統一調度指揮、半軍事化的體制仍持續發揮著巨大作用。以社會效益為主的鐵路,單純依靠市場機制,是無法修建和運營的。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的青藏鐵路為例,作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其修建技術難度極大、投資巨大、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只有依靠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才能使國人百年夢寐的“雪域天路”得以貫通。
經濟體制改革加快了鐵路的發展。1978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帶來了我國經濟的騰飛。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必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運輸提出更高要求。2003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標志著經濟發展已由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鐵路建成了速度快、密度高、能力大的客貨運輸服務體系。
管理體制改革激發了鐵路的生產活力。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鐵路管理體制也進行著不懈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路情的鐵路管理制度。從 1998年開始,鐵路實施主輔分離改革,將鐵路物資、通信、設計、施工企業等移交國資委及所屬企業管理,將高校、醫院、中小學、幼兒園等從主業分離,初步實現了分離政府職能、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改制三大目標,達到了精干運輸主業和拓寬輔業發展空間的“雙贏”效果,提高了運輸主業的競爭力。2004年,根據《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的要求,鐵道部確立了“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鐵路投融資改革總體思路,先后與31個省、市、自治區政府簽訂了共同加快鐵路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2005年7月,鐵道部頒布《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到2008年7 月,共組建70余個合資鐵路公司,總投資額達1.22萬億元,形成了中央、地方和企業合力推進鐵路建設的良好局面。2005年鐵道部成功撤銷了鐵路分局, 實行鐵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體制改革,鐵路由四級管理變為三級管理,減少了運力配置的中間層次,打通了原分局間分界口限制,整合了運輸調度指揮系統,提高了管理效率,釋放了運輸生產力。與此同時,對全路車站、機務、工務和電務段等生產力布局也進行全面調整,站段數量由1491個減少到627個,改善了鐵路運力資源的配置效率,解決了長期存在的運力資源分散問題。
自主創新 科學發展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鐵路正是依靠科技進步,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運輸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增長,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準確的戰略定位。鐵道部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為指導,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以提高鐵路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掌握先進裝備核心技術為重點,構建了以鐵道部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面向鐵路運輸和鐵路建設主戰場,產學研相結合的鐵路技術創新體系和保障機制,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鐵路自主創新之路。
合理的科技布局。鐵道部從行業科技創新需求出發,有計劃地投資、構建了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了一批行業創新基地。例如,針對鐵路發展的工程需求,鐵道部門整合相關資源,構建了“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南車(601766行情,股吧)、北車股份有限公司)、“高速鐵路系統試驗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南大學),“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 等技術平臺;針對鐵路發展的理論需求,支持了“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交通大學)”等原始創新平臺;結合“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最高試驗速度400km/h高速檢測列車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制”等重大研究專題,廣泛吸納了包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在內的國內最優良的科技資源。這種極具前瞻性的科技布局,為行業自主創新提供了有力的平臺保障。
科學的創新方式。創新分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方式。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完全依賴原始創新的不確定性強、創新成本高,完全依賴引進則無法形成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基于此,鐵道部瞄準世界一流水平,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種創新方式的有機結合,使鐵路技術水平短期內大幅度躍升。
穩定的科技投入。鐵路部門長期注重科技投入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從制度上保障穩定的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間,把科技投入作為預算保障的重點,每年安排的科研與試驗資金不低于鐵路運輸收入的0.5%,僅2008年鐵道部直接投入的科研經費達數億元。另外,鐵道部要求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鐵路運輸收入增幅,以確保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而且,多年來形成了一種以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為主,吸引企業、社會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體系。
正是有了準確的定位、合理的布局、科學的方式和穩定的投入,才使得鐵路系統在青藏鐵路、重載運輸、客運專線建設、既有線提速等關鍵領域,先后攻克了青藏鐵路“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脆弱”、GSM-R通信系統和新型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300-350公里時速的高速動車組技術、CTC調度集中系統、CTCS系列列車速度控制系統,高速道岔、路基沉降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難題,掌握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先進技術,產生了大量自主創新成果,為引領世界鐵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鐵路在加快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還大力扶持國內重點企業,使一大批國內骨干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工業化改造和技術升級,帶動和促進了相關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為振興民族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人才戰略 持續發展
我國鐵路取得的高速發展和巨大成就,更依賴于鐵路多年來有計劃、有目的的人才強路戰略造就的一大批高素質人才隊伍。
根據發展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戰略。鐵道部通過對全路人才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分析和預測,根據鐵路人才資源的宏觀布局、層次結構、發展模式和素質要求,明確了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和主要措施,制定出符合鐵路現代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規劃和實施方案。
促進鐵路人才結構的良性轉化。鐵路人才結構改善包括兩方面,一是存量結構改善,二是增量結構改善。通過繼續教育、轉崗培訓、強化職業技能,推動人才轉型和人才素質的不斷提升。鐵道部最先有組織、有計劃地選送了大批管理干部、技術精英和一線職工赴國外進修、考察和學習;依托清華大學等國內一流院校聯合培養專職高水平管理人員。在鐵道部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學除工程碩士、詹天佑班、茅以升班、“3+1”等各種鐵路特色學歷教育外,還舉辦了鐵路大提速及客運專線通信信號、運輸調度、動車組、牽引供電等多種培訓班,編寫了數十種現代鐵路新技術方面的精品教材,培養了大批鐵路建設急需人才。行業科研院所、國家級科研平臺也成為培養鐵路高級技術人才的助推器,成為鐵路創新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人才管理方面,不斷完善人才考核標準和評價依據,努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堅持管理創新、建立有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選人機制,挖掘人才潛力、激發人才活力,做到人盡其才。
構建鐵路人才吸引集聚的高地。面向鐵路高新技術領域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加強運輸規劃、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高速鐵路技術、重載鐵路技術、融資管理等各方面人才與智力的引進。制定相關人才引進政策與用人機制,推進國內外鐵路人才交流,形成了吸引凝聚人才的良好環境。組建鐵路相關專業的高校資深教授、學者、專家、出國留學人員和高級技術管理人才信息庫,成為鐵路高級咨詢智囊團,使鐵路成為人才吸引聚集人才的高地。
中國鐵路30年的輝煌展示了“立足國情、體制優勢、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寶貴經驗,也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源:新華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