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TP工業試驗裝置
FMTP工業技術的成功開發,對于完善我國煤化工技術體系,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我國煤化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
11月27日,由“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開發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業試驗裝置在完成470小時全流程的連續、穩定、安全運行后,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組織的11位業內專家鑒定,該工業試驗裝置工藝科學、合理,運行安全、可靠,技術創新性強,主要技術指標和總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煤化工重大、關鍵技術工業試驗取得巨大成功。
“FMTP工業技術是一項關系到我國石油替代戰略和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技術之一,它的成功開發,對于完善我國煤化工技術體系,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我國煤化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該聯盟理事長、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金克寧欣慰地說。
立足國情
實現重大產業技術突破
金克寧說,我國是一個“缺油少氣”,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發展以煤部分替代石油、天然氣的煤化工產業成為踐行我國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然而,傳統的煤化工產業存在能耗大、污染嚴重等問題,尤其是甲醇產品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完善煤化工技術體系,推動煤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甲醇產能達到了2530萬噸,比2007年增長了54.4%,潛在產能超過3000萬噸,而當年我國甲醇實際需求不足1500萬噸。與此同時,作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化工原料之一的丙烯等低碳烯烴卻供給不足。統計數字顯示,2008年我國丙烯總產能 1050萬噸,國內市場缺口400萬噸以上,2010年市場需求將達到1500萬—1600萬噸,缺口將進一步加大。
一方面是甲醇過剩,一方面是丙烯短缺,能否用甲醇生產丙烯?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嚴義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目前,我國丙烯等低碳烯烴的生產技術基本以石油為原料,其生產過程中石油消耗量巨大。而甲醇的生產可以以我國比較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原料,利用甲醇轉化制丙烯(MTP)的技術,可高效清潔利用煤炭資源,緩解甲醇產能過剩、丙烯短缺的局面。而且不管是以石油為原料還是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的丙烯在質量上并無區別。”然而,技術現狀卻不容樂觀,“目前國外已開發出甲醇制丙烯(MTP)技術,并且正在利用我國的建設項目推動其工業化,國內的MTP工業技術此前卻是一片空白。”嚴義培說。
為此,由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推動、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牽頭組建的“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對產業情況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根據現有能力,統籌規劃了“第二代煤氣化”、“褐煤潔凈高效利用”、“合成氣制醇醚”、“甲醇深加工”和“碳二產品”等5個創新領域,并對每個領域涉及的創新活動進行了合理分工,分階段、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技術研發活動。FMTP工業技術被當做抓手之一,進行重點突破。
強強聯手
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鏈條
據金克寧介紹,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更多的科研成果只能做到小試或中試階段,實現工業化的成果較少。煤化工技術開發尤為復雜,單個高校、科研院所或單個企業僅能參與工業技術開發某一環節或幾個環節的工作,都不足以承擔全過程、全系統的技術開發任務,技術成果很難實現工業化。這正是我國煤化工重大產業化技術開發面臨的困境。
聯盟全新的技術創新模式恰恰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聯盟集合了國內一大批煤化工領域優秀的技術研發單位、工業工程公司、裝備制造企業和煤化工生產企業,一直以來“單兵作戰”和“單線聯系”的煤化工各路人馬在加入聯盟的那一刻實現了“統一”,這種成員結構,使得聯盟內部就可以完成“基礎研究—小試 —中試—工業示范—工業化生產”產業技術創新鏈條的全部過程,尤其是聯盟中的工業工程公司從小試階段就開始介入,對技術進行了全系統、全流程的集成和優化,以適應工程化的需要,更利于技術的工業放大和推廣。
“FMTP技術開發項目的開展既是聯盟創新模式的一個實踐,同時也是這種創新模式成功的一個明證,”金克寧說,“FMTP工業技術開發中,聯盟各類成員單位分兵作戰又緊密配合,共同完成了這一艱巨的攻堅任務。”
作為技術研發單位,清華大學對技術總負責,天津大學等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對FMTP技術提出了很好的改進意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作為責任主體和主要投資方,投資近2億元,承擔了工程設計和建設,并從小試就開始介入,在科研成果工業轉化過程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安徽淮化集團等生產企業提供建設場地、公用工程并負責裝置運行。聯盟的各類成員單位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在FMTP技術開發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級設計大師等在內的約300余名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開展了補充小試、工程放大、工業試驗裝置建設和開發運行等環節的技術攻關。通過聯盟平臺該項目還被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大力支持。
甘苦與共
創新機制結出累累碩果
整合了行業里的優勢資源,如何確保聯盟成員的積極性、確保大家共同獲益?“聯盟建立了一種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契約為紐帶的全新的技術創新模式。”金克寧介紹說。
具體來說,聯盟成員單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制定并簽署了聯盟協議,以契約的方式明晰了各方的責、權、利關系,確立了投入、決策、風險承擔、利益分配、知識產權歸屬等機制,規范各方主體的行為,形成了共同投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長期、穩定、制度化的產學研利益共同體,克服了傳統產學研模式資源分散、組織松散、權責不清等弊端,為聯盟形成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克寧接著說,聯盟依據規劃,集中了成員單位的創新成果和資源,自籌資金近7億元人民幣,以體制創新為平臺,以項目研發為抓手,迅速開展了首批技術創新項目。聯盟內部能夠團結一致,順利開展工作,主要還是因為責、權、利關系清晰,尤其是聯盟成員對于技術開發成果的分享有著明確的約定。聯盟研發的重大產業技術形成的知識產權由參與聯合研發的單位按約定比例共享,聯盟內其他成員可優惠使用相關技術成果,對于聯盟外其他企業,則為有償轉讓,所得收益中提取一部分納入聯盟開發基金,實現聯盟滾動發展。
以FMTP項目為例,金克寧介紹說,在立項之初,參與單位就簽訂了協議:清華大學提供基礎研究和小試成果,對技術總負責,分享技術成果的 30%;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為工業試驗的責任單位,負責資金投入、工程設計和建設,分享技術成果的60%;安徽淮化集團則作為下一步工業示范和工業規模裝置的用戶,并在工業試驗中提供建設場地、公用工程和操作人員,分享技術成果的10%。“各單位在技術創新鏈上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為大家并肩作戰夯實了基礎。”金克寧說。
金克寧還表示,聯盟之所以取得了實質性成效,不僅僅得益于這種獨特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同樣離不開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FMTP工業技術的開發過程中給予的政策支持。
據悉,在聯盟平臺上重點開發的“煤熱解”、“新型粉煤氣化”、“新型催化劑制備”等其他重大工業示范項目也在有序推進。“FMTP項目取得的成功經驗不僅對這些項目的后續開發,甚至對其他的產業重大技術的開發也可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金克寧說。
加強合作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影響
當前,我國煤化工產業既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又面臨著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節能減排的要求。金克寧認為,在此背景下,加強聯盟合作、加大創新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要大力宣傳推廣,加緊新技術的產業化步伐。聯盟要向行業大力推廣FMTP工業技術,加快第一套FMTP工業示范裝置的建設步伐,使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據了解,已有多家企業向聯盟表明了使用該技術進行裝置建設的意向,其中3家已經簽訂技術許可使用合同。
二是要敞開聯盟大門,積極吸納新成員加入。聯盟要積極吸收有一定創新基礎或創新需求的,在煤化工領域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加入,以擴大聯盟的創新空間,提升聯盟的創新能力。據悉,近日,聯盟理事會已批準了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和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加入了聯盟的申請。
三是搭建基礎條件平臺,培育持續創新能力。聯盟要本著“以體制創新為主線,以項目研發為抓手”的思路,在創新資源整合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存項,開辟增項加快建設以成果共享為核心,既為聯盟服務又為產業服務的“煤化工產業技術創新基礎條件平臺”,進一步完善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技術創新基礎支撐條件。
四是抓住世界經濟格局調整的時機,尋求更廣泛的技術合作。聯盟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對國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技術實施產權購買或合作開發,通過二次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或在合作技術中占有份額。通過在新興市場上推廣我國的優勢技術,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造”煤化工技術走向世界。同時,吸引國外優秀企業和人才加入到聯盟當中來。據了解,美國某著名跨國公司已有意加入聯盟,具體合作方式正在積極探索當中。
多位聯盟理事表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一種新型的產學研結合組織形式,也是產業技術創新的新型組織形態,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模式。同時,聯盟也需要政府一如既往的給予政策引導和大力支持。他們希望能進一步明確聯盟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定位,進一步發揮聯盟承擔產業重大技術創新任務中的作用,對聯盟已經開展和正在開展的技術創新項目給予后補助、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
來源:國際能源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