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8日,沿著北緯38度線,一條鋼鐵巨龍從晉北高原穿越太行山脈“飛騰”而來,連亙華北平原東達渤海之濱,蜿蜒在中國西煤東運黃金通道上,聯通了西部煤田的大漠孤煙和東部沿海的萬家燈火——它就是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
自開通運營以來,朔黃鐵路架百米高橋,鑿十里長隧,建萬噸車站,擴下海通道,開行萬噸重載列車……截至今年5月18日,朔黃鐵路已開通運營了整整20周年,累計運送煤炭等貨物33.86億噸,實現連續安全生產無任何責任鐵路交通事故7306天。
建設:應時而生,玉汝于成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長江三峽、南水北調、西煤東運等一系列跨世紀工程應勢而生。作為西煤東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朔黃鐵路的建設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被正式提出。
2000年5月18日,朔黃鐵路(神肅段)提前14個月鋪通并試運營,創造了我國鐵路“當年鋪通、當年營運”的紀錄。
朔黃鐵路建設控制性節點工程——12.7公里的長梁山隧道歷時5年打通,創造了軟弱圍巖所占比例最高、全封閉帷幕注漿長度最長等六項全國之最,為我國當時的第二長大隧道。
朔黃鐵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開通運營之初,就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05年9月29日,朔黃鐵路全路順利通過國家驗收,2006年1月1日至11月27日,全年累計煤炭外運首次突破1億噸,成為我國繼大秦鐵路、神朔鐵路、侯月線后的第四條年運量超億噸的鐵路。
此后,朔黃鐵路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運量不斷快速提升的需要,超前儲備運能,同步開展擴能改造和設備更新。
2006年12月26日,朔黃鐵路所屬黃萬鐵路開通運營,打通了集團公司煤炭在天津港下水的便捷通道;
2009年10月15日,首列萬噸組合列車平穩駛出神池南站,朔黃鐵路正式跨入重載鐵路運輸的行列;
2013年6月18日,朔黃鐵路涉及13個車站技改的3.5億噸擴能改造主體工程全部完成,全線萬噸車站增至10個,接車能力大幅提升;同年11月6日,朔黃鐵路年運量首次突破2億噸;
2020年3月9日,朔黃鐵路兩萬噸重載列車常態化安全開行四周年,累計承擔煤炭運輸任務達4.59億噸。
二十年間,朔黃鐵路依托與京廣、京九、京滬等重大干線接軌的有利條件,使所轄黃萬鐵路與黃大鐵路(在建)北上天津、南連齊魯,成為國家環渤海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朔黃、黃萬、黃大(在建)鐵路將陜北、蒙南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多條鐵路與黃驊港、天津港、龍口港緊緊地聯接在一起,造就了“多路對一路,一路對多港”的運輸布局,朔黃鐵路也成長為集團煤炭外運、連通港口的主要運輸通道,在集團產運銷一體化運營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使命
創新:自力更生,持之以恒
作為合資鐵路的先行者,朔黃鐵路在吸收國內外鐵路運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對公司制度、經營方式、組織機構、運營模式和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創新,形成了以“規范運作、自主經營,網運分離、聯合運輸,統分貫融、保障綜合”為主要內涵的“朔黃模式”,并在業內獲得推廣。通過持續創新,朔黃人不斷釋放著傳統鐵路運輸業的運營管理效率效能。
從開行萬噸重載列車伊始,朔黃鐵路就始終瞄準世界重載鐵路發展前沿,力爭以科技水平的提升增強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朔黃鐵路與廠家共同研發了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十二軸交流電力機車,功率達14400千瓦;
朔黃鐵路首次將4G無線通信技術(LTE-R)應用在重載鐵路領域,開行了世界首列搭載LTE-R通信系統的30噸軸重2.5萬噸重載列車;
朔黃鐵路還與中外知名企業共同研發世界首列重載鐵路綜合檢測車,成功掌握了30噸軸重重載鐵路運輸的成套技術。
實現了大專業協同的運輸生產平臺
今年3月20日,朔黃鐵路黃大鐵路項目全面進入建設攻堅期。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打通“三西”與環渤海、魯西北之間能源運輸通道,拉動沿線企業、電廠和物流園區的發展,進一步釋放區位優勢。
如今,朔黃鐵路以重載鐵路智能運輸創新為主攻方向,圍繞鐵路智能運輸、智能管理、智慧決策,開展智能運營、智能裝備、智能運維、智能管理方案研究,全力推進智慧重載鐵路建設。
朔黃鐵路,是神黃鐵路的組成部分,西起山西省神池縣神池南站,與神朔鐵路相聯,東至河北省滄州市黃驊港口貨場。正線總長近598公里,設計為國家I級干線、雙線電氣化鐵路,重載路基,設計年運輸能力為近期3.5億噸(2013),遠期4.5億噸。1997年11月25日正式開工,1999年11月1日全線建成,總投資150億元,是我國目前投資與建設規模最大的并一次性建成雙線電氣化的一條合資鐵路,也是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和神華集團礦、路、港、電、航、油一體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路網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