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針對煤炭行業連續出臺了一些重大的方針政策,引起了市場的強烈關注,二級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也用強勢的表現積極回應了這一系列政策。
1.國家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
政策背景:據國土資源部消息,近日出臺了《關于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2007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暫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礦權申請。《通知》規定:除國務院批準的重點煤炭開發項目和使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或省級地質專項資金開展煤炭普查和必要詳查的,可以設置煤炭探礦權外,全國暫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礦權申請。
點評:符合國家對于煤炭業的一貫政策
此次國土資源部出臺暫停受理探礦權的文件,符合近幾年國家對于煤炭行業的一貫政策。 2005年《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煤炭是中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務院的這份綱領性文件,是指導近兩年來各部門出臺有關產業政策的指揮棒:2006年初發改委把煤炭列為潛在
產能過剩行業,嚴控新項目開工;2007年初安檢總局要求加快關停小煤礦進程;山西省試點煤炭成本完全化。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要保持煤炭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該政策有利于抑制產能增長,促進能源節約
國土資源部的該文件,相當于釜底抽薪,從最初的源頭上關緊閥門,避免因煤炭勘查投資過熱而出現產能過剩問題,保持煤炭生產基本穩定。這樣,將有利于保持
煤炭價格高位運行,促進能源節約。
根據《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6年中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1.21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23%,但比“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還有相當大差距。通過提高煤炭等能源價格,將有利于通過經濟杠桿的手段實現節能目標。
2.《
煤礦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正式印發
政策背景:根據《規劃》,到2010年,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要比2005年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起數要比2005年下降20%以上,職業危害嚴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
點評:煤炭行業是推行市場化較早的行業,但在半市場半計劃經濟的環境下,十幾年試點的結果是整個行業進入了無序的競爭狀態,如果任由市場來調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長期的時間,在五年的時間內,達到煤礦安全生產規劃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短時間內,只有通過政府的有形之手,完成行業的整合,迅速的提高集中度,解決多年沉積的問題。這也是未來政府的影響力將是影響煤炭行業重要因素的原因所在。
對于煤炭上市公司,中長期來看,負擔較輕且有相對管理優勢的央企和地方煤炭企業,比如,
神華能源、兗州煤業、潞安環能、伊泰集團等,行業利潤將維持在合理的水平,但市場份額會大幅提高,這些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如神華能源總裁所言,煤炭行業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維持對煤炭行業的增持評級
煤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雖然煤炭行業還會有一定的波動,但是在國家一系列調整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煤炭行業已經擺脫了90年代的治亂循環,有望在相當長時間內(至少是“十一五”期間)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維持對煤炭行業的增持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