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我國工業化向現代工業化發展、經濟社會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建材工業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繼續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
前言
“十二五”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我國工業化向現代工業化發展、經濟社會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建材工業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繼續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總體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了《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水泥工業、平板玻璃工業、建筑衛生陶瓷工業、非金屬礦工業和新型建筑材料工業等5個專項規劃。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和《規劃》提出的主要內容,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積極組織相關單位協助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規劃》的同時,經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充分發揮作為應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和為行業、企業服務的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行業發展中的指導作用。
本《意見》以《綱要》和《規劃》為指導,重點豐富和延伸、擴展了規劃的內涵,補充完善了新時期建材行業發展的新特征,繼續秉承了行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突出了行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和面對的艱巨任務與挑戰等內容,以期達到更為具體的可操作性和更多層面的指導作用。期望通過《意見》的發布,能夠為各地區、建材各產業和廣大企業在推進、實施《規劃》的實踐中提供導向和參考作用,引導建材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績、經驗與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間,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下,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勁帶動下,建材工業繼續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我國建材工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在滿足市場需求強勁增長的同時,全行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工藝裝備水平、節能減排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池窯拉絲玻璃纖維等先進工藝技術比例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
全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指標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及煙氣粉塵排放量持續降低;循環經濟積極推進,固體廢棄物利用量逐年增長;對外合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十一五”是建國以來我國建材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也是發展水平提升、發展質量提高和經濟效益最好的一個五年期。
(一)主要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水泥產量18.8億噸,平板玻璃產量6.6億重量箱,建筑陶瓷產量80.8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1.6億件,其產量年均增長分別為11.7%、10.3%、14.2%、21.3%。
2010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萬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9.5%;2010年實現利潤總額2000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44.2%。
(二)主要行業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接近或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具備了成套裝備的生產制造能力。新型干法水泥在預分解窯節能煅燒工藝、大型原料均化、節能粉磨、自動控制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從設計、裝備制造到工程建設整體都接近或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并實現了大型成套技術裝備的出口;建筑陶瓷和玻璃纖維的生產技術裝備在部分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大規格建筑陶瓷薄板的研制與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12萬噸超大型玻璃纖維池窯及全氧燃燒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三)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十一五”期間,水泥、平板玻璃分別累計淘汰落后產能3.4億噸、6000萬重量箱。技術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比重達到81%,比2005年提高41個百分點;浮法玻璃產量比重達到87%,比2005年提高8個百分點,單線最大規模達到日熔化量1000噸;池窯玻璃纖維產量比重達到85%,比2005年提高16個百分點;新型墻體材料比重達到55%,比2005年提高13個百分點。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0年水泥行業前10家企業產量4.7億噸(其中有2家企業水泥產能過億噸),占全國水泥產量的25%,較2005年增長9.6個百分點;全國前10家平板玻璃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7%。有8家大型建材企業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市場供需秩序有所改變,區域競爭有所規范。
產業結構比例進一步優化。傳統的能耗高的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是“十一五”時期
建材工業結構發生變化的又一個顯著特征。水泥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建材工業增加值總量的比重從2002年的43%下降為2005年的34%,2010年下降到24%;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建筑用石、云母和石棉制品、隔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土砂石開采、技術玻璃、水泥制品等行業的發展速度遠超過了傳統的能耗高的行業增長速度。2010年低能耗產業工業增加值比重已經達到建材工業增加值總量的43%,其對建材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已接近傳統的能耗高的建材產業。
產業布局進一步改善。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產業轉移等政策引領下,中西部地區建材工業的發展速度和主要建材產品生產能力增長明顯快于東部地區。“十一五”時期中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7%,高于東部地區年均增長10.7個百分點。
(四)節能減排、綜合利廢成效顯著。2010年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為3噸標煤,比2005年下降了52.6%,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計劃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體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煙氣粉塵排放量由2005年的702萬噸,降低到2010年的380萬噸,比2005年減少了46%;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70萬噸降低到2010年的150萬噸,下降了12%。
2010年,建材工業利用各類工業固體廢棄物6億噸,其中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量占到全國利用總量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國利用總量的50%以上。工業副產石膏也得到有效利用。
水泥行業余熱利用技術得到普遍認可和推廣應用,到2010年年底,累計約有700條生產線建成余熱發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4800兆瓦;玻璃熔窯余熱發電技術也已得到開發應用。
水泥行業已基本掌握了利用水泥窯無害化處置工業廢棄物的關鍵技術。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綜合利用工程陸續啟動。同時,以可燃性廢棄物替代燃料的研究與實施也在積極推進之中。
(五)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間建材商品出口總體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年均增長速度為17.3%。以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術為依托,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工程建設領域的競爭,目前已占到國際水泥工程建設市場份額的40%以上,并由此帶動了成套技術裝備和勞務的出口。玻璃纖維行業大企業啟動實施了海外投資戰略,瞄準海外市場,“走出去”積極參
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了行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影響力。
總結“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績,最根本的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拉動了建材工業的發展,同時,也是建材行業堅持科學發展,在進一步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進程中,提高了對行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進一步把握了行業發展的特點,是全行業提升了駕馭發展的能力和共同努力的結果。“十一五”建材工業的發展有以下經驗值得總結與借鑒。
一是堅持依靠國家法規和產業政策、規劃、標準引領行業發展,是行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依據與保證。
二是堅持技術創新是實現行業進步發展與提升水平的重要支撐。無論是新的生產能力超越原有水平,還是原有生產能力運營水平的提升和效能提高,根本的是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靠新出強”。
三是堅持將國際先進技術與自有技術相對接,使自有技術躍升到當代的頂端技術水平,進而延伸產業鏈,并向相關產業與相關領域擴展發展空間是實現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是堅持把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行業發展進步的總要求,是提升行業內在總體素質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內外雙重動力,是行業發展融入推進社會進步與文明進程之列的必然舉措。
五是堅持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和提高各產業龍頭企業的影響力,以其為榜樣并與其對標是加快行業總體水平提升的一個捷徑。大企業代表著中國工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其發展理念、管理模式、競爭趨向都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并在實施兼并重組之后利用自身優勢直接提升了被兼并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由此促進了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但是,總體來看,建材工業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轉變發展方式仍然緩慢。行業的發展整體上尚處在靠增加投資擴張規模以生產要素驅動的外延式發展階段,發展路徑窄,以新技術、新產品為支撐的新產業的發展總體跟不上社會進步和市場發展的新需求。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仍是當前推動建材工業增長的主要行業,其落后產能仍有生存空間。二是節能減排雖有進步,但發展很不平衡。真正能夠從技術和管理方面得以突破的是少數,多數企業仍處于被動
應變之中。三是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加工制品業發展緩慢,如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5%,與國際先進的75%左右的水平差距甚大,非金屬礦及制品業仍以初級產品為主體等,致使完成萬元增加值能耗指標的壓力劇增。四是技術創新投入不足,人才匱乏,自主知識產權少,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小,科技對行業發展貢獻率較低。五是企業平均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尤其還有相當數量小企業,其經營管理水平、資源配置能力與利用效率比較低,效益亟待提高。加之,部分企業盲目擴張,進一步導致了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無序。
“十二五”發展的環境和面對的挑戰
(一)環境分析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際看,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進入一個變革期,創新和產業轉型仍處于孕育期,新興市場國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征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開始回升與恢復,我國傳統的實體經濟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國內看,我國以內需為主體的市場需求格局沒有變化,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五化”發展目標為建材工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提出,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必將成為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我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仍將保持持續平穩較快增長。這些既為建材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又提出了嚴峻挑戰。
1.發展機遇
(1)以內需為特征的經濟發展必將繼續推動建材需求的增長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社會房屋和基礎設施建設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十二五”期間,全國房屋建設、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鐵路、公路、機場、水利、鄉村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鐵、城軌、新農村建設等的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成為投資拉動經濟的
重要支撐點。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穩步推進,使得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有了更大的增長空間。
(2)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建筑產業的發展勢必帶動建材產品的需求結構變化和新產品開發
水泥制品、節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產品、電子平板顯示玻璃、太陽能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新型墻體材料及復合多功能墻體、節能型門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溫材料、玻璃纖維及樹脂基復合材料制品及各種新材料、共同基礎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材料等將成為新的需求增長點;未來產品需求的綠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質化發展趨勢將更加突出,兼具綠色、節能、環保等多種功能的高品質建材產品將成為未來新的發展主體,其市場空間也將隨之進一步擴大。
(3)隨著世界經濟復蘇和我國建材行業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國際市場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又一空間
目前包括我國建材工業在內的制造業在國際市場,尤其在一大批新興國家仍具有比較優勢,特別是在既有商品市場,又有技術、裝備和工程建設市場的國家和地區,在拓展對外投資、辦實體、開礦業及深加工和全方位的科工貿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2.面對的挑戰
(1)建材行業結構調整任務還很艱巨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磚瓦等傳統能耗高的產業目前仍然是構成建材工業增長的主要來源。建材工業總體上發展還極不平衡,仍然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產品附加值低的狀況,淘汰落后、節能減排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建材工業“大而不強”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改變傳統建材產品多,原材料產品多,靠窯爐工藝制造、附加值相對低和產能比例高狀況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2)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不足已經制約行業發展
未來國際競爭主要圍繞新的技術革命,在信息網絡、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搶占高科技產業與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制高點。科技進步是未來一切產業、一切領域生存發展與競爭的基礎,是行業發展的根本。目前,建材行業總體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識產權少、技術貢獻率低,由于缺乏主導方向明確、頂層設計清晰、能夠圍繞主要產業的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開展研發的產學研聯盟和行業創新體系,使得科技研發和創新在總體上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和競爭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發展,成為行業進步與發展的瓶頸。
(3)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
在國家頒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已把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兩型社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在節能減排方面,建材行業既承擔著共同推進社會進步的緊迫責任,又存在著自身生產力的發揮受節能減排的約束限制,也存在因排放超量而導致納稅增加和環保處罰的風險。因此,建材行業必須主動地提升生產工藝技術、強化生產過程
管理、善于運用政策機制,包括主動與節能和環保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合作,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節能減排的攻堅與實施。
(4)市場配置資源水平與生產過程資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建材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現出資源相對分散、缺乏有效組合與配置,產品同質化,資源組合與利用水平相對低,生產組織方式和資源配置流程缺少創新與優化等問題。加之一些企業經營仍然粗放,成本缺乏規范,利潤缺乏穩定,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總體上仍比較低,使其與建材系統大企業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因此,怎樣在全行業樹立資源配置意識,建立起各自的優化資源配置體系與方法,是推進建材行業實現科學發展面臨的又一個現實挑戰。
(5)增強與上下游關聯部門的協調、互動、聯手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歷史形成的部門分工,使行業上下游之間本來不可分割的產業鏈受體制影響往往造成相互制約;由于相關聯的部分產品標準和設計應用標準與施工規范不協調,產品質量提高與建筑壽命延長的進程不一致,新品種不斷增加與建筑設計施工采用材料的變更進程不同步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建材產品提升質量與水平、擴大新產品市場應用的瓶頸。因此,強化和建設系統等關聯部門的協調、互動與聯手合作,建立共同發展的推進機制,進一步協同建筑設計標準、產品使用標準和施工規范規程等,將是建材行業擴展產品應用領域,增加發展空間的重要途徑。
(6)作為建材大國必須在國際合作與貿易諸方面有市場份額和話語權
目前建材行業在國際貿易與合作中存在著在國外投資辦實體少、開發礦業和制造業少、附加值高的高端產品出口貿易少等問題。作為多個主要產業的產量占到世界總產量50%以上的建材大國,必須具備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貿易渠道,并在國外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建材相關組織中有一定的席位和影響力、在國際標準制定等國際性活動中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話語權。這是建材大國必須有的作為與責任。為此應盡快構建與形成重點突出、目標目的明確的多元投資與貿易、多方位合作與組織多種聯盟的國際化合作體系。
綜上所述,國內外發展環境在為建材工業帶來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質的提高;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對著十分現實的嚴峻挑戰。
(二)主要產品國內需求量預測
“十二五”期間,主要建材產品的國內市場需求,總體上將從“十一五”的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預計2015年主要建材產品國內需求量如下。
提要:“十二五”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是我國工業化向現代工業化發展、經濟社會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建材工業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繼續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
“十二五”發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繼續實施“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傳統建材業在改造提升水平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增加制品業,淘汰落后產能,在提升技術、產品標準與提高進入門檻的前提下,依據市場容量適度發展;重點支持和發展新材料、新興產業和深加工制品、高檔特種建材產品,拓寬新的發展領域,使其成為未來增長的主要來源。
要把調整結構、產業升級作為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把加快行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作為提升與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把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行業發展進步的主攻點;把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提高生產過程資源利用效率作為提高行業發展水平的著力點;把做好與建筑業等關聯產業的協同、合作、推進生產與應用共同發展作為行業增加發展空間的突破點;把形成多層面、多元化的國際貿易與合作作為增加國際市場份額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立足點。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建筑業需求和拓展為導向。要以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服務建筑業發展為主要方向,加快發展加工制品業,積極開發滿足建筑業發展的建筑節能、綠色建筑、住宅產業化和生態城市建設所需的材料和制品,并主動開發與拓展建筑業未來的需求。
堅持結構調整雙向并舉的調整目標。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鼓勵節能環保、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材料發展,促進產業低碳節能綠色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比例;推進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提高行業總體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堅持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走低碳、環保、綠色發展道路。對已有生產能力要通過技術改造、更新裝備、強化管理,使其總體達到國家節能減排的標準和要求;對新建設的生產能力,要提高準入門檻和標準,率先實現清潔生產和文明生產。
堅持以科技進步與創新為支撐。既要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科技對行業發展的貢獻率,又要在廣泛推廣使用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裝備的基礎上,重視技術革新和各種生產工藝的小改小革,以多層次的技術進步使建材工業增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轉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發展。
堅持推進資源合理配置與效能。要根據社會進步對資源、能源、環境科學利用與治理,建立以企業為基礎的科學的優化資源配置體系,選擇正確配置路徑,優化配置方式,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時要統籌和協調地區之間、大企業之間的資源合理利用,防止同質化與重復現象,把優化產業布局和合理有效利用資源有機統一起來。
(三)主要目標
“十二五”是建材工業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是我國工業化向現代化發展,經濟社會向兩型方向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實施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第三階段進程的重要五年規劃期。到“十二五”末,建材工業將在技術進步、產業規模與結構、節能減排及循環經濟、新興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初步實現“由大變強”的階段目標。
綜合經濟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0%。
主要產業技術進步目標:到“十二五”末,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要超越與引領世界水泥工業的發展,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浮法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池窯玻璃纖維等主要行業技術與裝備水平趕上或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結構調整目標: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衛生陶瓷落后產能的任務;低能耗新興產業和制品加工業等產品的累計工業增加值在全行業的比重超過一半;加快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行業的兼并重組進程,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全行業有1~2家企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
節能減排及循環經濟發展目標:到“十二五”末,建材主要行業能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均達到國家規定,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萬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8%。
新興產業發展目標:新興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共性基礎材料、新興功能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材料及節能環保材料在建材工業中占有一定份額與比較優勢,成為發展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
國際化水平提高目標: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科工貿一體化的發展格局,由主要以原材料產品輸出和工程總承包為主的經營格局轉向以技術、裝備、工程、服務、資本經營和各種實體并舉的國際化發展格局,使優勢產業在國際市場占有較大的份額,成為在國際建材界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十二五”發展的重點
(一)結構調整重點
以促進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新興產業的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堅持推進以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節能減排為中心的技術結構調整;以延伸產業鏈,發展加工制品業、高附加值產品為重點的產品結構調整;以存量重組調整為主的產業組織結構調整。
1.產業結構
加大新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隔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技術玻璃、水泥制品等低能耗、高附加值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新興產業對建材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改變水泥、平板玻璃、石灰制造、建筑衛生陶瓷、磚瓦等傳統產業在建材工業增長中的主導與拉動作用,促進建材工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競爭力的提高,帶動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2.組織結構
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支持技術創新能力強、現代化管理水平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資金實力雄厚的優勢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推進企業規模優化和提升產業資源效能。橫向重組做優做強做大主業,縱向重組延伸產業鏈,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建材企業實施跨所有制、跨地區的兼并重組。
3.產品結構
在滿足能源、交通、電力、電子通訊、國防軍工等已進入的產業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努力拓展建材產品新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重點發
展太陽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高性能玻璃纖維、無鉻耐火材料、石英陶瓷坩堝、復合材料等及其深加工制品。滿足綠色建筑和節能減排需要,積極發展具有節能環保、保溫隔熱、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墻體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產品。加快大宗產品向高端化升級,推廣42.5級及以上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大規格建筑陶瓷薄板、無鉻耐火制品等產品。
專欄1:重點發展產品
推廣42.5級及以上水泥,C40及以上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加氣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建筑構件和工程預制件等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精深加工玻璃及制品,太陽能玻璃、超薄基板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特種石英玻璃、風擋玻璃、建筑用結構功能一體化玻璃制品、耐熱玻璃等。
特種玻璃纖維、碳化硅纖維、碳纖維和巖棉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制品深加工,以及風電葉片、高壓容器、汽車部件和高溫過濾材料等復合材料和制品。
薄型陶瓷磚,輕型化潔具,開發創意設計新品種及耐磨、耐污、防滑、保溫、節水等多功能型產品。
大規格展石英陶瓷坩堝、水泥預熱器內筒陶瓷掛板、陶瓷纖維材料、陶瓷膜過濾材料等高性能陶瓷以及特種陶瓷。
以復合多功能墻體為發展重點,大力發展以石膏板材、硅酸鈣板、纖維增強水泥板、天然石材復合板為主體的建筑墻體和裝飾產品,以建筑節能、保溫墻體產業的發展,帶動巖棉制品、泡沫玻璃、泡沫陶瓷等高性能外墻防火保溫材料以及隔音材料、防水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密封材料及配套組件等的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以石墨、高嶺土、膨潤土、滑石、硅灰石、石英、螢石、珍珠巖等為重點的非金屬礦物材料深加工產品。
適應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建筑一體化發展需要,發展使用太陽能發電的墻體及屋面產品。
適應城市屋頂保溫、防水、綠化發展的需要,發展相應的屋面材料及產品。
適應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需要,發展應急安置裝配式房屋。
4.區域結構
水泥工業。東部地區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重點推進以節能減排和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及污泥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中部地區形成合理的經濟規模,適度兼顧周邊地區的發展需求。西部地區市場需求仍有增長,可根據市場需要,以依托或與當地現有大型水泥企業合作為主適當布局建設水泥項目。
平板玻璃工業。嚴格核準新增產能項目,除西部地區可建設超白、超薄等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外,其他省(區、市)主要以提高工藝技術、產品質量和深加工率為主,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特種玻璃生產主要選擇在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布局或相關下游產業較發達的省區。在各大中城市和物流條件較好地區,支持建設節能門窗幕墻、功能玻璃、精品裝飾及家居玻璃生產基地。
建筑衛生陶瓷工業。東部地區以提高質量與檔次,培育知名品牌,淘汰落后,引導產業轉移為主。中部和東北地區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基礎上,適度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滿足地區經濟建設需求,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檔次及配套能力。西部地區可根據市場、資源、能源和環境條件,適度布局生產能力。
新型建筑墻體材料工業。在大中型城市,布局建設新型建材生產基地。依托大型煤礦、火電廠、煤化工、磷化工等企業的固體廢棄物集中
產生地,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要目的,重點建設以工業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新型墻材綜合利用項目。
非金屬礦工業。在我國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集中地區,建設采選和深加工產業基地。螢石:實行開采和生產總量限制,嚴格控制新增開采產能,引導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以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內蒙古等主要產區為重點,整合資源,引進先進技術,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耐火黏土:實行開采和生產總量限制,嚴格控制新增開采產能,以山西、河南等主要產區為重點,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保證稀缺資源優質優用,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石材:在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依托水運、港口和區域市場優勢,以及西部資源優勢,規劃建設2~3個大型國際化石材加工集散基地。石墨:依托資源產地及產業基礎,在黑龍江雞西和蘿北、湖北宜昌、內蒙古興和等地建設專業化石墨系列深加工產品及下游產業基地。滑石:依托山東平度、廣西桂林、遼寧海城加工基地,穩定原礦產能,開發高性能礦物材料及制品。高嶺土:重點支持江蘇蘇州、廣東茂名、廣西北海、福建龍巖以及內蒙古、山西煤系高嶺土基地建設,發展高性能高嶺土系列產品。硅藻土:以吉林白山地區資源優勢為依托,建設硅藻土生產加工基地,開發助濾劑、催化劑、瀝青改性劑、保溫材料等系列產品。珍珠巖:以河南、內蒙古、山西、遼寧等主要產區為重點,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大力發展用于節能、環保、防火等復合型高性能材料及制品。
其他建材產業。積極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干粉砂漿等加工制品物流業,建立高效、低成本物流配送體系。大力推廣建筑衛生陶瓷、
石材等裝飾裝修材料的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創意設計,形成裝飾裝修材料的系統設計和配套體系。加快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建材專業化服務產業。完善農村市場建材流通渠道,保障“建材下鄉”政策的實施。
5.進出口結構
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產品出口,擴大裝備機械、高技術附加值產品出口。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發展,從以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出口為主轉向以高端產品和技術、資本、服務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出口結構,形成科工貿一體化經營與服務的國際化經營新格局。鼓勵進口國內稀缺類資源和高端技術裝備。
(二)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重點
1.提高生產節能水平
推廣先進節能技術與裝備,加快對現有生產線實施以節能為中心的技術改造,強化能耗管理,全面提高建材產品生產的能效水平。
專欄2:重點推廣的節能減排技術
水泥: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高壓變頻電機、生料立磨、水泥輥磨、等節能粉磨技術,粉塵減排與煙氣脫硝技術。
混凝土及制品:高效減水劑技術、固廢資源化與高性能化技術。
玻璃:熔窯余熱綜合利用技術、全氧燃燒技術、配合料預熱技術、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等。
建筑衛生陶瓷:干法制粉工藝、陶瓷磚塑性擠壓成形工藝、陶瓷磚一次燒成工藝、衛生陶瓷高壓注漿工藝、瓷磚薄型化和潔具輕型化技術,以及球磨機、干燥塔和窯爐等裝備實施節能減排改造。
墻體材料:燒結磚隧道窯余熱利用技術、窯爐風機節能變頻技術。
非金屬礦:提升礦物采、選及加工水平技術,推廣低品位礦石選礦提純技術。
2.實施清潔生產
推廣應用高效除塵技術,進一步降低建材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煙粉塵排放量。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降低噪聲污染的技術。加強生產過程中粉塵無組織排放的控制,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進一步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
3.發展循環經濟
以水泥、墻體材料、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石材等行業為重點,繼續鼓勵企業對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碎石粉等大宗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鼓勵水泥企業利用廢棄物、生物質燃料替代原燃料,推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業廢棄物。推廣應用包括純低溫余熱發電在內的建材工業窯爐余熱梯級利用技術。
(三)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重點
1.重點關鍵技術的研發
重點突破制約建材工業節能減排的脫硫脫硝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關鍵技術以及無機非金屬新材料
專欄3:研發重點
水泥及水泥制品:綜合節能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煙氣脫硝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污泥及可燃性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熟料低溫燒成技術,新型低能耗水泥。
混凝土及制品:低溫、海洋、鹽堿地等極端環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與工程技術,核防護、核封閉用水泥混凝土材料與工程技術,滿足超強、超高耐久性
要求的混凝土材料與工程技術,混凝土綠色低碳化技術。
玻璃:全氧燃燒、分段式窯爐、低溫余熱發電、脫硫脫硝等節能減排技術,高性能高品質太陽能玻璃、屏顯基板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硼硅玻璃等產品的制備技術,功能膜系材料和覆膜技術。
建筑衛生陶瓷:窯爐節能燃料設備與自動化技術,陶瓷磚(板)減薄技術,輕量化、節水型、自潔凈衛生陶瓷生產成套技術。
建筑圍護結構材料:高強自保溫燒結材料,高強自保溫泡沫混凝土材料,建筑用高性能巖棉保溫材料,結構與保溫一體化復合墻體構件,熱塑性復合材料,節能門窗的制造和配套技術,屋面防水保溫一體化材料和技術。
非金屬礦:礦物深加工技術與裝備,原料配料均化技術裝備,短流程磨礦提純技術裝備,功能材料改性、復合、納米精細化加工技術裝備,環境污染治理用礦物材料的研究開發。
無機新材料:高強、特種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深加工技術與裝備,人工晶體材料及器件制備技術,陶瓷(纖維)規模化制備,高溫高壓陶瓷膜過濾、規模化連續氮化硼纖維、高壓電瓷。
復合材料及制品:2MW-5MW大型風電葉片結構設計和制造技術,交通運輸、輸電工程、海上石油工程及環境工程用復合材料制造技術。
加工制造核心技術、產業升級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
2.推進企業技術改造
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兩化”融合,以提高質量、發展高端產品、推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重點,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
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以綜合節能、粉磨節電、高效收塵、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減排、余熱發電、協同處置廢棄物為主的技術改造。
玻璃:原料優化和標準化控制、配合料預熱、全氧燃燒、熔窯余熱綜合利用、煙氣脫硫脫硝、生產線智能化控制技術改造。
建筑衛生陶瓷:陶瓷磚薄型化、干法制粉、一次燒成,衛生陶瓷潔具輕型化、高壓注漿、真空擠出等技術改造。
墻體材料:以節能型磚瓦隧道窯逐步替代輪窯,變頻電機替代傳統電機為主的技術改造。
非金屬礦:超細超純選礦加工技術、尾礦綜合利用和礦物改性復合深加工為主的技術改造。
3.提升和完善建材標準
圍繞自主創新、節能減排、安全生產、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行業發展急需或缺失的領域,加強建材標準的制修訂,進一步完善建材標準體系,加強與國際標準對標及參與或主持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水泥:重點開展水泥質量安全標準、水泥混合材標準、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規范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方法等的制修訂工作。
混凝土及水泥制品:預拌商品混凝土、新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混凝土外加劑、干混砂漿等標準的研究及制修訂。
玻璃:重點開展特種玻璃質量和評價標準研究,新能源、信息產業、節能、交通、航空等領域用特種玻璃的產品和配套試驗標準工作。
建筑衛生陶瓷:重點開展節能、節水、節材、降耗產品以及配件、原輔料產品標準的研究。
工業陶瓷:開展特種陶瓷及功能陶瓷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墻體材料:加強基礎通用及方法標準的研究制定,重點開展新型防水材料、保溫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建筑部品及制品的標準研究和制修訂工作。
非金屬礦:繼續完善非金屬礦產品標準體系,積極開展非金屬礦深加工新型材料及制品的產品標準和測試方法標準的研究和制修訂。
玻璃纖維:配合風電、航空、運動器材、交通等新能源、新技術產業,開展高強度、高模量、耐疲勞的玻璃纖維、碳纖維的產品標準和試驗方法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國際標準:加強對國際標準的跟蹤研究及其與我國標準的對比、分析和試驗驗證,實現國際標準系統有效的轉化。積極參與和主持國際標準的起草工作,促進我國具有技術優勢的產品和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四)重點工程
1.節能改造工程
工程目標:通過技術改造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水平,推動行業節能減排。到2015年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行業能耗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同期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在大中型建材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動合同能源管理。完善主要產品能耗限額和能效標準,在重點行業和企業采用能效對標。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推廣節能粉磨,袋式除塵、脫硫脫硝、電機調頻、變頻技術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進一步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水平。
2.淘汰落后工程
工程目標:到2015年,基本淘汰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衛生陶瓷等落后產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到95%以上、浮法玻璃比重達到90%以上。
主要內容: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安全生產、產品質量、職業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管理,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標準并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淘汰落后產能的長效機制,淘汰水泥機立窯、濕法窯、玻璃平拉(含格法)工藝等落后產能。
3.制品基地工程
工程目標:通過材料部品化和配套集成,發展建材制品制造基地,為建筑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化提供材料支撐,促進建材工業由原材料生產為主向加工制品業生產為主的轉變。
主要內容:為適應建筑工業化的需要,實施建材業、房地產業、建筑施工安裝業三業聯動,有重點、有目標地培育與建設以產品設計為龍頭,發展多功能復合墻體材料、建筑工程預制件、建筑裝飾裝修的部品、金屬建材、屋面系統及其他建材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基地,提升承重保溫裝飾于一體的燒結保溫磚及復合墻體材
料、幕墻、屋面系統、防水系統、門窗、櫥柜及混凝土預制件等各類產品的生產與應用技術水平,強化配套材料部品化、施工配套化、建筑產品綠色化,推進建材加工制品業產業體系化發展。
4.環保產業工程
工程目標: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工業危廢物,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使城市周邊水泥企業成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不可或缺的環保企業。
主要內容:選擇經濟發達的大中型城市,以周邊已有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為重點,通過爭取政策支持,擴大試點,逐步全面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建材資源綜合利用范圍,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5.新材料工程
工程目標:開發新型高性能、多功能和結構材料及制品,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發展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及其制品業。
主要內容:適應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以技術領先、創新能力強、實力雄厚、發展基礎好的科技型企業為主導,積極發展太陽能玻璃、特種玻璃、石英陶瓷坩堝、特種陶瓷、功能陶瓷、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風力發電葉片、節能環保用復合材料及新能源汽車復合材料零部件、優勢非金屬礦物深加工材料、功能膜材料、綠色照明材料及產品等。
6.綠色節能建材工程
工程目標:為綠色節能建筑提供綠色節能材料及部品,推動房屋建筑用綠色建材及制品業發展。
主要內容:以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工程發展需求為導向,結合城鎮化建設、災區重建、抗震安居、舊城改造及建筑節能等專項工作,以節能墻體、節能門窗、節能屋面系統為重點,鼓勵發展蒸壓加氣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膨脹珍珠巖玻化微珠制品、燒結多孔自保溫砌塊、巖棉等不燃型保溫隔熱材料及制品、低輻射鍍膜中空/真空節能玻璃門窗,防燃型屋面保溫材料體系、陶瓷薄板、輕質陶瓷保溫板、石膏板、硅酸鈣板、超薄石材復合板、居室環境凈化與裝飾功能一體化材料等產品。
7.產業國際化工程
工程目標:充分發揮我國建材產業的比較優勢,改變我國建材產業目前以原材料、初級產品出口和工程總承包為主的現狀,向以高端產品和技術、裝備、工程、服務、資本、產業輸出為主的國際化發展道路轉變。
主要內容:對已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我國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石材、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磚瓦等產業,依托已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和不斷提升的技術與裝備,支持優勢企業到國外投資和發展,從產品市場逐步擴大到技術、裝備、工程服務的國際市場,從產品出口逐步向企業走出去和開采國外資源方向發展,建立科、工、貿一體的國際化經營與服務體系,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和競爭能力。
保障措施
(一)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
發揮規劃的指導與引領作用,加強規劃與產業政策、行業重點工作、重點工程之間的銜接和協調。以建材行業“十二五”《規劃》為指導,參照建材“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制定和發布建材各產業、各地區及企業相應的發展規劃,形成互動與協調發展。行業協會與有關部門要圍繞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加強對規劃實施進程中相關問題的協調,有效組織攻克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態評估機制,對規劃實施的階段性成果實行動態監測,促進規劃目標實現。
(二)完善產業政策及標準,強化執行力度
及時提出調整、完善和制定產業政策的建議,并努力促使產業政策出臺。加快制修訂新材料、新產品發展的相關標準和規范,適時提升各類產品標準和技術標準,嚴格執行行業準入條件,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制定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優勢企業加快兼并重組的進程。加強相關產業標準的制修訂,強化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執行力度。嚴格執行產品質量管理要求,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提高全行業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三)強化資源保護和提高資源利用率
對螢石、高鋁耐火黏土、金剛石、滑石、石墨以及優質建筑衛生陶瓷原料等重要礦產資源,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開采。對戰略性非金屬礦產資源合理開采,有效儲備。研究制定提高部分重點礦產的行業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土地復墾方案,認真實施礦山地質災害評價、環保評價、安全評價的管理。堅決禁止破壞性的亂采亂挖非金屬礦的行為。鼓勵和支持國內企業到國外參與非金屬礦資源開采。
(四)加快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制定和實施力度
研究制定鼓勵建材工業綜合利用或協同處置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污泥的相關配套的經濟政策,支持具有政策支撐的節能減排示范工程。制修訂與節能、環保、利廢相關配套的政策法規,完善鼓勵、限制和禁止生產的企業和禁止使用的建材產品目錄。制定各主要行業能效標準,推進能效對標工作,通過能效對標,對不達標企業實施強制性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以鼓勵企業進行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改造。加大推進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建材產品的相關政策、標準、規劃、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獨立第三方能效評估、環境影響評價、資源綜合利用評估的運行體系和運行機制。
(五)加大科技研發與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高度重視自主創新,提高全行業研發投入水平,積極組織和參與以支撐產業發展的國家科技項目,促進戰略性、共性、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創
新體系,鼓勵相關企業或機構建立標準質量聯盟和技術創新聯盟,加快行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加快轉化為生產力和競爭力。
(六)加強行業引領、協調和服務,強化內外合作
加強行業統計指標體系和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強化行業經濟運行預測,及時了解和掌握
來源: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